第0370章 重賞(第2/2頁)

“子貢贖人,孔子非之,子路拯溺得牛,孔子美之!”

“卿當學子路,不要學子貢!”天子語重心長的對張越說道。

張越聞言,便順水推舟,拜道:“臣盡唯陛下是從!”

天子卻是想了想,他這個人,對於自己喜歡的人,素來大方無比,毫不吝嗇。

而這獻造紙之術的功勞,按照制度來看,至少也能拜為兩千石——當年蔔式獻其財產,就被他提拔重用,以布衣而至三公。

只是……

若現在就將張越拔得太高,不利於將來啊。

且木秀於林,風必摧之。

忽然,他想到了一個事情,笑著道:“這樣罷!朕聞卿與卿兄感情甚密。而卿兄早亡無後,卿想必十分遺憾……朕便重賞卿兄,懋其神靈,封卿兄張安為……”

他想了想,似乎是回憶了一下關中地區的政區,然後道:“封卿兄為奉文君!卿將來若成家立業,有所子嗣,朕特許卿自諸子之中擇一人,以嗣卿兄香火,承其家業!”

張越聽著,立刻就俯首拜道:“陛下隆恩,臣代亡兄謝之!”

說著就重重的磕頭再拜,身體甚至忍不住的抽泣起來。

這是來自原主身心的感激和感謝!

漢季士大夫,最恐懼的事情,莫過於絕後。

絕後的貴族士大夫們,在死的那日,甚至有人曾流出血淚。

漢人信奉人死而有靈,故侍死如奉生,厚葬成風。

而無後之人,下葬之後,就幾乎會從這個世界上消失。

沒有祭祀,成為孤魂野鬼,失去紀念,沒有血食,最終連史書都淡忘了他。

而君王對於臣子最大的恩典,由此而生。

許其兄弟,過繼一子,承其香火。

這叫興滅國、繼絕世。

春秋之大義,人主之隆恩!

當然,這只針對貴族士大夫,普通老百姓,各種收繼子侄,是合法行為。

獨貴族士大夫的傳續,有嚴格的制度規定。

像是列侯要承爵必須是嫡子!

若無嫡子,則被視為亡嗣。

同樣,諸侯王也是如此。

而漢興百年,能被天子嘉恩,死後準許從子侄裏挑選一人承嗣香火的列侯貴族,僅得聊聊數人。

翻開《漢書》《史記》的歷代功臣公侯表,就能看到數十個被標記‘絕嗣’‘亡嗣’的列侯。

而被或許從子侄中過繼的人,只有幾個。

霍光一生辛苦,最大的追求,只是想將自己的兒子過繼一個給霍去病,讓其承嗣亡兄香火。

他努力了數十年,才在宣帝時,因為有擁立、定策之功,而終於實現心願。

由此可想而知,這樣的賞賜有多重!多麽的稀有!

一代天子也未必會賜下一次這樣的詔命!

更別提追賜爵位了!

對於漢人而言,這意味著,死去的先人的靈魂,從無窮苦痛和折磨之中得到拯救。

亡故之人身上的恥辱,被清洗。

他重新變成了一個人,一個家族的始祖。

從此子子孫孫無窮盡。

對於張越來說,再沒有比這樣的恩賞,更令人心動和感激的了。

尤其是對於他內心深處殘留的最後幾絲原主的執念來說。

這是天籟之音,是救贖之音。

他從此將了無牽掛。

隨著張越的抽泣,那最後的幾絲執念,化作一股溫暖,沁入他的身體之中。

思維深處的黃石,因此顫動起來,散發出五顏六色的光澤,似乎解鎖了某個功能。

只是張越現在無暇去查看。

……

天子看著激動的已經泣不成聲,趴在地上,哭的和孩子一樣的張越,在心裏也很是感觸,他也想起了自己的兄弟們。

先帝有十三子,到現在,諸兄弟皆死。其中,臨江哀王、江都易王、膠西於王更是亡嗣國廢。

想起當年年幼時兄長們的音容笑貌,他也有所感傷。

“手足之情,骨肉之盟,誠可感人也”他心裏嘆息著,感慨著。

便在心裏想著:“朕或許該從諸王兄弟子嗣之中,擇一二,以嗣諸王之祀……”

特別是膠西於王劉端,雖然性格乖戾,但其實他一直很心疼這個長兄,所以無論他闖了多大禍,都特別加以寬宥。

這三位兄長雖然沒有兒子……

但是……

天子嘴角露出一絲微笑,不要忘了,他有一個兄長,兒子特別多,多到他自己都記不住的地步。

那就是中山靖王劉勝!

從勝子子孫之中選幾個人,去承嗣他們的叔伯祖之封國。

這個主意或許不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