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66章 一張白紙出南陵(3)(第2/3頁)

同時,他拿起一個從嫂嫂的蠶室裏取來的一個用來養蠶的竹簾,放入水池之中,同時手裏的攪拌動作依舊保持。

這樣,竹纖維便緩緩的落到竹簾上。

張越立刻吩咐田禾:“馬上取出竹簾!”

後者聞言立刻動手,將竹簾從漿糊裏提出來。

於是,在晨曦的陽光中,西元前的第一張可以用於書寫的白紙,燁燁生輝,透著誘人的美麗光澤。

張越擡頭一看,有些癡癡的神往。

紙!

人類文明最重要的載體!

有了它,知識從此就不會被少數人壟斷!

有了它,門閥政治,就將消弭於無形!

有了它,寒門士子就有了出頭之日!

它是文明的利劍,所過之處,所向睥睨!

歷史上,當紙與印刷術在歐陸普及,黑暗的中世紀旋即在文藝復興運動中宣告終結。

而在它的起源地。

唐宋文明,光耀地球,閃爍萬古。

若無蒙元、滿清,後世之地球,誰主天下,尚未兩知。

看著它,張越深深吸了口氣,旋即做出了決定——一定要上書天子,立法禁止造紙技術和相關知識外流!

要像防止茶種和蠶種外流一樣,堅決杜絕任何可能使之流傳出去的途徑。

歷史上,古代中國對茶種與蠶種的保護,異常成功。

要不是滿清無能,後世地球的茶葉與絲綢業,恐怕依舊會是中國在主宰!

當然,現在這‘紙’還未完全制造成功。

它還需要壓合與烘幹這兩個工序。

但,剩下的兩個工序,已經簡單到是個傻瓜都能做成的地步了。

這一天,張家莊園上下所有人都被動員起來。

一個個竹簾上,鋪滿了濕漉漉的紙張,然後被人一層層疊起來,再用石頭壓到其上面,榨出水分。

借著,它們又被一張張仔細的分開,掛到木杆與竹竿上,向上平躺,接受陽光的烘幹。

天公很作美,今日陽光明媚,連烏雲都沒有幾塊。

所以,等到下午的時候,一張張雪白如玉,看上去漂亮極了的白紙就出現在張越眼前。

撫摸著它們光滑細膩的身體,整個張家莊園上下,都充斥著濃郁的喜慶與神秘氣氛。

特別是那些參與造紙的工人們,看向張越的眼神完全變了。

“這是神鬼之術!”有工人看著那些被一張張的疊起來的白紙,那些紙張細膩而有彈性,摸著如摸絲綢。

而在一日之前,它們卻還只是一個個散發著惡臭的竹筒。

但在現在,它們卻成為了一張張光滑如玉,在陽光下燁燁生輝的寶物!

在這些工人眼裏,這就是化腐朽為神奇的法術了!

“主公神武!”在見到自己的勞動傑作後,工人們全部看向張越,眼中滿是敬畏和崇拜,紛紛頓首拜道:“主公神武!”

在他們的理解之中,大約也就只有傳說的仙神之流,能有這麽點石成金的能力了。

張越見著,卻是擺擺手道:“此非神鬼之力,乃人力也!”

但他的解釋,顯然沒有被任何人接受。

相反,所有人,包括田李兄弟,都像看神仙一樣看著張越。

當年,樂成欒大,自吹自擂,說什麽‘河決可塞,黃金可以練成,不死藥可得’。

靠著一兩個拙劣的戲法,就招搖過市,無數人敬若神明。

甚至連當今也深信不疑,以為是仙人門徒——盡管他們實際上並沒有表現出任何奇異之處,他們所謂的煉金,也不過是煉造偽金(後世高中課本上就有這種偽金的制造技術,就是用爐甘石、赤銅與木炭混合,提煉而成的一種外觀類似黃金的合金)。

而然這種偽金提煉技術早就爛大街了。

稍微有些名氣的方士都懂。

但現在張越卻展現了真正神乎其神的技術。

將無用的竹筒,變成了可能價值連城的寶紙。

紙在如今其實並不稀奇。

哪怕是這些過去曾是奴婢的可憐人也接觸過。

在漢季由於絲帛業的發展,使得會有很多絲絮遺留在各種地方,經過烘幹後就變成了所謂的‘赫蒂’,俗稱為紙。

不過,人們將這種紙是拿來用來包裹某些粉塵的包裝紙使用的。

當然也有人將之制成了最初的手紙,用來擦鼻涕。

這些所謂的紙大多很不完整,而且,性能很差,造價又昂貴,所以沒有人去刻意的制造和收集。

它們基本屬於紡織業的意外產物。

而現在,張越制造的這種紙。

卻與從前的紙,形成了鮮明的區別!

在這種嶄新的紙張面前,從前的紙,完全可以丟進垃圾桶裏了。

而且……

所有人都知道,這種紙的價值——它會很貴!

在漢季,所有能制造財富的人,都備受尊崇。

譬如漢室婦女的地位,就是因為她們在家庭經濟內部,充當了頂梁柱的作用——若無婦女養蠶織布、養雞養豬,這個天下的自耕農階級早就破產、消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