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62章 儒墨合一(第2/3頁)

天子聽著,心裏面非常贊同。

君王是這個世界上最不容易被忽悠,但同時也是最容易被忽悠的了。

不容易被忽悠,是因為他們見過、看過和經歷過的人與事情太多了,一般人很難忽悠他們。

容易被忽悠則是君王們也是人,也有七情六欲。

只要抓住了他們的軟肋,你就會發現,他們也是凡夫俗子。尤其是當今這位,在某種程度上來說,他雖然已經六十幾了,但卻依然有著一顆稚子之心。

他不止相信童話,連神話也相信。

而張越所言的,也都是現實存在,記載於史書和經典之中,被漢人廣泛接受和認可的事情。

他只是在這些認知之上,稍微加了點私貨罷了。

就像後世的一些公知們,鼓吹什麽德國磨坊,風能進,雨能進,國王不能進,又虛構一個落櫻神斧,胡扯了夏令營裏的奧特曼們。

明明漏洞一大堆,不也有無數人深信不疑?

甚至覺得是真理,哪怕證據擺了一堆,也當做看不見!

為什麽?

因為,這些人向往和憧憬別人為他們描述的世界,他們想要一個這樣的世界和體制。

而張越現在所說的,不止沉迷於修仙,渴望長生的這位君王一下子就認同了。

就連在這殿中的幾個侍從,也都深以為然。

三代與先王之政,通過戰國數百年,諸子百家先賢們的不斷美化與升華,在漢季早就已經篆刻進每一個人的骨髓深處。

哪怕當年的秦帝國,也是深信不疑,要不秦始皇也不會瘋狂cos三代先王的行為,去封禪泰山了,巡幸天下了。

而在漢季,百年來黃老學派和儒家的學者、士大夫們,進一步的將這些東西,深埋進人們的基因之中。

於是,致太平的思潮,深深的席卷所有階級。

上至帝王公卿,下至士大夫庶民,人人孜孜以求。

所以董仲舒登高一呼,立刻從者如雲,大勢之下,百家辟易,連黃老學派都只能龜縮起來。

“卿所言,朕早有所感矣……”天子微微起身,很是驕傲的握著腰間的佩劍,作為君王,他自然早就覺得自己是特殊的,是受天地所鐘,神明所愛的特殊之人。

也早就感覺有什麽東西在呼喚他。

只是,一直不得其門而已。

如今,聽著張越一說,他當然就覺得自己找到了一直在呼喚他的東西了。

心裏面更是埋怨不已:“朕當年封禪泰山,巡幸天下,隨駕大臣文武數以百計,為何無人提醒朕要盟誓天地?”

在他看來,若是早有人提醒他,應該盟誓天地,立下大願,再踐此大願,就能與三王五帝並列。

說不定這會他都已經得到了上蒼的賞賜,登仙成神也說不定!

搞到現在,他都六十好幾,白發蒼蒼,垂垂老矣,再想要巡幸天下,封禪泰山也沒有那個力氣了。

真是……

想到這裏,他就道:“朕若遭遇愛卿二十年,則大事成矣!”

說著就垂頭喪氣,感慨不已。

“陛下何故沮喪?”張越見了,立刻恭身‘鼓(忽)舞(悠)’道:“太公望八十歲遇文王,尚且能佐武王伐紂,開周之世,陛下既受命於天,如今醒悟天命之職,豈言晚矣?”

“且夫,三代之治,也非一代人之力,夏之政始於禹,至少康之時,終臻大成;而商之政,始於湯,歷伊尹之政,盛於盤亙;周之治始於文王,經武王、周公,至於成康之時,方至與極!”

“然,禹、湯之神靈,迄今垂於天地,此豈非天之賞?”

張越很清楚,他必須將‘道路是曲折的,前途是光明的’這樣的信念根植到公羊學派的年輕人心裏。

不然的話,這些理想的浪漫主義者,中二氣息一發作,就會嚷嚷著去找新王了。

在事實上來說,王莽之敗,也是敗於這些人的激進和急切之中。

看看王莽改制的政策和內容就知道了。

這貨根本就不是在改制,而是在放衛星!

在西元前放衛星,只能有一個結果——灰灰!

更何況,王莽改制的時候,社會生產力和文明程度,根本不足以支撐他的改革——甚至不足以支撐他所羅列的改革中最小的一項——均田地。

王莽難道不知道,他的改制不可能成功?

但他能有什麽辦法?

那四十八萬多曾經聯名上書王太後的人在盯著他。

所以,王莽也是沒有辦法。

想到這裏,張越就深深吸了口氣,道:“臣先師董子有曰:事在強勉而已,湯以七十裏,文王百裏,強勉己身,克重重險阻,終於王天下,今陛下坐擁天下,海內孺慕,威加四海,若能順天志,澤人民,建大功,焉知不能如三代?”

在這裏,張越又加了私貨。

而且摻雜的是墨家的私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