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27章 《詩經》的正確解讀方式(2)(第3/3頁)

甚至有人覺得,若能破解這個問題,得到合理解釋,那麽大家距離孔子的道路就又近了一些了。

張越卻是靜靜等待了片刻,然後微微理了理衣襟,道:“七八年前,先亡兄諱安,念小子頑劣,欲延請名師教之,乃不惜變賣土地,攜小子東行河間,以覓名師……”

說道這裏,原主的記憶就不可避免的浮上心頭。

那些在河間的日日夜夜,亡兄的委屈和淚水,仿佛就在昨日,就在剛剛,清晰無比,讓他感同身受,眼眶也忍不住發紅、濕潤。

“時至晚春,小子至今記得,當時淫雨霏霏,河間無日不雨,長兄攜我住於君子館外十裏之村舍,朝聽頌詩,暮聞頌義……”

所有人都只是靜靜的聽著,漢人尤講節義。

特別是兄弟之情,兄友弟恭的故事總能博得人們好感,更別提張越如今也算功成名就了。

這樣一個大人物,講述亡兄的故事,誰敢打擾?

“當時,盤纏將盡,長兄點不起油燈,每日只能早早睡下不能讀書……”說到這裏,張越的眼角就流下了淚水,不過這是演的。

其時,當初還沒有那麽慘呢!

還不至於點不起油燈。

但不講慘一點,如何襯托自己?

“吾當時雖然年幼,但也不忍長兄每日為吾這頑劣小子入學之事苦惱,正好當時,有一富商也攜子往河間求為門徒,其家富,每夜能燃大燭,而小子所居之室恰好有一個破壁,於是……小子便每夜趁長兄入睡後,捧書簡於破壁前,以盜鄰室之光而讀……”

說到這裏,張越就在心裏向匡衡先生說了一聲對不起,不好意思,將您的典故抄了過來。

但眾人聽著,卻都是感同身受,甚至有些人還流下了眼淚。

沒辦法,對於文人來說,這種窮人家的孩子,發憤圖強,通過種種努力取得成功的故事從來都是讓人感動的。

而張越所說的這個故事,更是無比勵志!

古代有蘇秦頭懸梁,錐刺股,身掛六國相印,名垂青史。

今有張子重鑿壁偷光!

這簡直是本年度最佳心靈雞湯,甚至可以入選漢家有史以來前十的心靈雞湯!

就連解延年聽著都是莫名感動,羞愧的低下了頭。

因為他知道,這個侍中官所說的故事的反派,就是他和他的師門。

雖然,這個事情他可以保證,他的老師甚至君子館裏的主事者,一個都不知道。

因為,每年去君子館求學的人,數以千計。

除非求學者,才學驚艷絕倫,不然,十之八九都是被婉拒。

只是……

這個故事與詩經將《關雎》列為篇首有一毛錢關系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