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74章 李廣利來訪(1)(第2/3頁)

低沉的歌聲,回蕩在穹廬之中。

不懂事的孩子們,只是覺得新奇,也跟著祖父們催聲唱起來:“為我謂烏:且為客豪!野死諒不葬,腐肉安能去子逃?”

孩子們不懂戰爭,沒有見識過那些殘酷的戰場,也感受不到歌詞之中的意境,甚至渾然不覺,自己的祖父們已是熱淚盈眶,淚濕雙襟,他們只是單純的跟著吟唱:“水深激激,蒲葦冥冥;梟騎戰鬥死,駑馬徘徊鳴。梁築室,何以南?何以北?”

稚嫩的歌聲隨著吟唱,傳到了遠方。

老人們的聲音卻已經哽咽了起來,再也唱不出聲了。

當年追隨驃騎戰旗,出征匈奴,橫掃草原,席卷大漠的輝渠騎兵們,在最後能如他們這樣可以活著卸甲,享受漢室供養和優待的老兵,只余三百余。

而當年,從四面八方,各個部族之中,蜂擁而至,爭先恐後投效驃騎的輝渠牧民卻足足有五千之多!

臯蘭山上,屍骸累累,瀚海之中,無數同袍手足,埋骨黃沙。

有漢人,有月氏人,有烏恒人,也有輝渠人。

望著遠方的那些如同自己等人當年一樣崇拜、期待和興奮的子侄孫兒們。

老人們知道:太陽很溫暖,但靠的太近,是會被燒成灰燼的。

他們,這些自己的兒孫們,未來能有幾個活著回來?

而現在這些在自己身邊嬉戲玩耍的稚童們,又將有多少,騎乘上戰馬,追隨那位貴人,遠赴異域,再不歸來?

老人們不清楚,也不敢去揣測。

但……

老人們忽然笑了。

他們撫摸著自己身上的那些傷疤與箭創,感受著其上隱隱傳來的痛楚。

讓他們回憶起那往昔的一場場戰鬥,一次次勇敢而無畏的沖鋒。

那金戈鐵馬的沙場上,似乎還在回響著同袍的呐喊聲:“為驃騎將軍而戰,吾等死而無憾!”

是啊,戰士最幸福的事情,難道不就是為了一個值得去死的人而戰?難道不就是為了一個可以去死戰的信念而犧牲嗎?

當初,大司馬驃騎將軍,就是一個這樣值得每一個人,無論他是漢人還是胡人,無論他是金發碧眼還是黑發黑眼,都可以賭上性命和所有,誓死為之奮戰的英雄。

這位英雄,也灌輸了一個所有人都願意去死戰的信念給他們。

他告訴漢人和烏恒人、小月氏人:諸君,吾等為了復仇而戰!匈奴人曾經施加給我們的罪孽,一定要討還!

血債只能血來還!

匈奴不滅,死戰不休!矢志於此,至死方休!

他告訴輝渠人、休屠人和渾邪人:匈奴稽粥氏率獸食人,欺壓、盤剝爾等,公等可願隨我一同討滅之?將漢天子的仁德遍灑寰宇!

雖然沒有幾個人能懂這些,但,至少,他們有了信念了。

有了為之奮鬥和奮戰的東西了。

哪怕身被數十創,縱然深陷重圍之中。

也沒有人後悔,更沒有人退縮。

這一生,他們無悔!

只是……

那位張侍中,那位與當年的驃騎將軍一般年輕的漢家貴人,能否讓人值得死戰?又能否拿出一個可以讓人為之死戰不休的理念?

老人們不知道,也無法預測將來。

但他們明白。

雛鷹大了,總會要去翺翔蒼天。

“願兵主庇佑和祝福你……”他們在心裏祈禱著:“願君常勝不敗,所向睥睨!”

這也是他們,曾經的驃騎將軍破奴營的老兵們如今所剩不多的能給予那位年輕的貴人的幫助了。

只願他能如當年的驃騎將軍一般,席卷八荒,橫掃寰宇,追亡逐北,最終消滅匈奴,在草原上建立一個新的秩序。

將真正的和平與安寧,帶給這滿目瘡痍和遍體鱗傷的世界。

這也是這些老兵們真正的願望。

就像當年,那些漢人軍官之中的文士,曾經告訴過他們一般。

武人的使命,不是為了戰爭,而是為了結束戰爭。

遠古的先王,創造武器,是為了制服野獸,保衛家園,而非傷害他人。

所以,他們投筆從戎,加入大軍,為了終結戰爭,也為了給天下帶來安寧,給世人帶來和平。

真正的和平。

一個沒有戰爭,在天子的統治下,老有所養,幼有所依,耕者有其田,居者有其屋的大同世界。

然而……

“禾黍不獲君何食?願為忠臣安可得?思子良臣,良臣誠可思:朝行出攻,暮不夜歸!”老人們拄著拐杖,起身北望。

在那遙遠的北方,在山與河的遠方。

在臯蘭山和祁連山,在瀚海和狼居胥山上,埋葬著無數個曾經抱著這樣的念頭,奮勇投軍的年輕同袍。

那些戰死之時,嘴裏還念誦著詩書的英雄。

“朝行出攻,暮不夜歸!”驃騎將軍的老兵們,反復吟唱著這一句,陷入了對故去同袍與手足的緬思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