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23章 上任(3)(第2/3頁)

不然,那就是君視臣如草芥,臣視君為仇寇了。

像那種心安理得的享受臣子與百姓士民大禮,自己大大咧咧的家夥,不是夷狄酋長,就是非君之暴君。

這在漢代價值觀裏,是會被‘天下共擊之’的。

張越甚至聽說了,如今在匈奴的單於庭裏,在衛律和李陵的影響下,連匈奴單於,也學會禮儀尊卑和仁義道德了。

反正,自兒單於以降,匈奴人正在變得越來越文明,也變得越來越像漢人。

蘇武的故事,就是很好的例子。

就聽著劉進輕聲道:“諸位父老鄉親,小子進,恭問諸位父老安!”

說著就又是長身而拜。

父老鄉親……這個詞匯,自從被劉邦用了以後,基本就成為了劉氏專屬了。

“臣等(草民)恭問殿下安,願殿下富貴常享,永永無期!”無數人更是聽到‘父老鄉親’這個詞匯就跟打了雞血一樣,感動的淚流滿面,激動的難以自抑,只恨不能立刻給劉進做牛做馬,擋槍擋箭。

因為,當劉進開口講出‘父老鄉親’這個詞語時,就已經宣告了,他們與劉進之間,締結了一種玄妙的契約。

互相之間,幾乎已經被一種神聖的紐帶聯系到了一起。

劉進是君,他們是臣。

君對臣負有責任和義務,而臣對君同樣負有責任和義務。

一般來說,這個契約,比白紙黑字的血契還可靠、牢固。

先帝時,廢太子劉榮死於長安,猜猜看他死後發生了什麽?

數十名曾經食祿於他或者曾經是他食邑縣的士大夫官員,集體在劉榮墓前自殺,以決絕的態度,宣告了他們曾經的誓言。

君不負我,則臣不負君。

生生世世,生死相隨。

歷史上,巫蠱之禍,也發生了相同的悲壯之事。

大批太子據的賓客和官吏,在太子據死後,自殺於其墓前——都不需要國家去抓,他們自己求死。

唯一一個選擇苟活的是張賀,而張賀選擇苟活的原因也很簡單。

有皇孫需要他撫養。

在這樣的社會風氣下,漢室的太子,因而得到了無數的力量。

而如今,劉進親臨新豐,直面新豐百姓,立刻就收獲了數不清的忠誠。

尤其是徐榮更是眼淚嘩嘩,找到了人生的新目標——效忠並且忠於長孫,輔佐和匡扶長孫!

張越看著這個情況,也是有些羨慕。

只能說,封建時代的百姓的民心,太好收割了。

統治者只需要稍微會點演技,學會做些姿態,輕輕松松就能收割民心。

若再推出幾個優惠政策,偶爾關心一下百姓疾苦,那就是萬家生佛,聖王在世了。

可惜,連這麽簡單的事情,都會有很多渣渣搞砸。

古人說:肉食者鄙,真是誠不欺我!

這樣想著,張越就欠身向前,道:“晚輩張子重,見過諸位新豐長者、君子及父兄!”

父老鄉親,臣子是不能用的,但父兄還是可以勉強用一用。

“見過張侍中!”無數人紛紛再拜。

但心裏面卻都有著疑惑:這位侍中官,不是外號‘張蚩尤’嗎?怎麽說話如此和氣?似乎是一個溫和君子?

就聽著長孫向前,擡手道:“諸位父老快快起來吧,地上涼……”

眾人聞言,連忙拜道:“謝殿下恩典……”

這才各自起身,然後悄悄的擡眼,向前打量著這兩位將主宰新豐的大人物的面容。

長孫殿下,身著袞服,頭戴冠琉,舉止得體,果然是穆穆君子。

而那位‘張蚩尤’,更是神采奕奕,看上去溫文爾雅,如同從詩書之中走出來的謙謙君子。

……

“這……這……這……”徐榮擡眼一看,瞳孔猛然放大,眼前這兩位……怎麽這麽眼熟?不就是那日的那兩位采風士子?

“果然是劉氏長孫啊……”徐榮在心裏感嘆著:“有文景遺德之風!”

徐榮的腦海裏,一下子就浮現了他年輕的時候,曾經聽長輩講述過的,那些先帝年輕的時候,在關中到處遊玩的故事,以及當今天子年輕時的一些放浪之事。

他本以為,這些事情已成絕響。

但萬萬沒有想到,自己竟有直面傳說,直面故事的一日。

而一位能懂得體察民情,考察民間疾苦的長孫與侍中官來了新豐。

他們將給新豐帶來什麽變化?

徐榮一下子就滿懷期待起來。

“聖天子呦!”徐榮正感嘆著,就聽著不遠處的一個老農忽然抽泣了起來,哭著道:“老兒何其有幸,竟曾蒙殿下與侍中親臨,以問疾苦!”

王富貴現在感覺自己就仿佛沉浸於蜜糖罐之中。

他無論如何也想不到,大漢長孫和大漢侍中,居然曾經親臨他家,向他致意,曾經親自詢問他家疾苦。

“吾家有救了!有救了!”王富貴又哭又笑,像個孩子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