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18章 新豐隧營(第2/2頁)

李善聞言,先是一楞,然後立刻就道:“不知道張侍中想要那一支隧營?”

他在這刹那,幾乎化身為後世的推銷員,向張越介紹了起來。

“侍中是想要華陰校尉的隧營,還是長安隧營?仰或者湖縣隧營?”

“這三支隧營,皆是下官治下最好的隧營!都曾參與過各種重要工程!”

“像是華陰校尉部麾下的隧營,曾參與了河東郡的治河工程,其後又投身於函谷關遷關工作,天子也以為善,予以嘉獎……”

“至於長安隧營,那就更是精銳了!”

“他們曾在瓠子口堵塞決口,也曾在酒泉、張掖修建邊塞,更曾參與過昆明池、建章宮以及茂陵工程……”

“而湖縣隧營,則是馳道的維護者,龍首渠的修建部隊之一,尤善掘土作業……”

“當然,侍中若是想為日後出征做打算,那下官鄭重推薦屯駐於霸陵的霸陵隧營,這可是整個關中最好的作戰隧營了……”

“他們善於修葺各類軍械,尤其善於修葺車馬……”

“其中還有不少,乃是少府卿的工匠子弟……”

“最關鍵的是,霸陵隧營,在關鍵時刻,甚至還能隨軍白刃沖鋒……”

張越聽得一楞一楞的。

感情,自己白擔心了。

這位如候不僅僅不給自己穿小鞋,甚至巴結的都有些過分了。

他所介紹的那些隧營,哪一個不是編制過千,威名赫赫的工程隊?

張越倒是想要,但他養不起啊。

就拿霸陵那支隧營來說吧!

那可是駐紮在霸陵,專門負責維護和保養霸陵、南陵、陽陵以及長陵的精銳!

他們的前身,甚至是漢軍南軍的野戰部隊——灞上軍。

在數十年前,這支部隊甚至是直屬大漢宗正卿直接指揮的武裝力量。

就如這位李都尉所言,這支部隊,雖然退化成為了隧營,但打起仗來,分把武器,人家也能嗷嗷叫著跟著沖鋒。

作為南陵人,對於這支部隊,張越有著足夠清楚的認知。

“李都尉太客氣了……”張越抹了把汗,欠身道:“都尉能給一個司馬的隧營就足夠了……”

漢軍實行的是部曲仕伍的古典軍隊編制。

通俗的來講,就是仕伍制度。

一支作戰部隊,五人為伍,兩伍一什,五什為隊,兩隊合為一司馬,五司馬為一校尉,兩校尉組成一個基本作戰單位。

具體到隧營也是如此。

“一個司馬?”李善聽了,有些不可思議,道:“此事易爾,侍中可以隨便從下官治下的各縣選一個……”

“真的?”張越不敢相信的問道。

“真的!”李善連忙點頭:“下官安敢欺騙侍中?”

“那我要南陵縣長水校尉配屬的那個隧營司馬!”張越立刻就說道,語氣都有些戰栗了。

打虎親兄弟,上陣父子兵。

在這個時代,最可靠的,除了兄弟手足,就是鄉黨了。

鄉黨的關系,甚至有時候比兄弟還可靠。

尤其是在漢軍之中,鄉黨關系,更是袍澤之情的基礎。

那些在戰場上,追隨著自己的長官,戰鬥到生命最後一刻的,永遠是這個將軍的鄉黨、親兵。

畢竟,在這個沒有覺醒民族主義的時代,鄉黨就成為了軍人之間聯絡感情,加強羈絆的最好方式。

飛將軍李廣,曾多次陷落匈奴之手。

每次都能重新拉起隊伍,靠的就是有一大堆的隴右死忠粉。

而對張越而言,再沒有比起長水鄉本鄉百姓組成的隧營,更讓他用的順手而且用的舒適的力量了。

況且,那支隧營部隊,能力也不差。

在原主記憶裏,南陵上下的大小事務,他們總能處理的很好。

無論修路還是栽樹,或者給薄後陵園添磚加瓦,這支部隊,總是能按時按量的完成任務。

李善卻是長長的出了一口氣,馬上就讓人拿來一張公文帛書,立刻就上面行雲流水的寫了一條命令,然後從身上取下印章,蓋了個章,遞給張越道:“侍中憑此公文,即可調遣長水鄉隧營!”

張越接過來一看,卻見上面寫道:長水鄉隧營司馬:茲命尓部,即刻入調新豐,為新豐隧營,一切大小事務,皆從侍中領新豐令張公之命,旦有違者,以軍法是處!

京輔都尉李!

延和元年,夏六月乙卯。印。

張越拿著這紙公文,心滿意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