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69章 數字與符號(第2/2頁)

“張侍中,這些符號是什麽意思?”劉進輕聲問道。

符號,在中國早已有之。

譬如古老的易經,就有陰陽六十四卦,每一卦都有對應的專屬符號。

古老的龜甲蔔噬者,星象家以及陰陽家各派,也具有自己的專屬符號,用來測算命運起伏、星辰的走向。

當初,禦史大夫兒寬與太史令司馬遷,共同受命編纂《太初歷》,就用到了很多星象家和陰陽家的專業知識和專業符號,來測算日月星辰。

只是與眼前的這些符號相比,那些符號無疑就顯得很晦澀了,不如張越搞的這些簡化數字和符號,只要一解釋,就都能明白其中的意思。

張越笑了笑,解釋道:“這是臣為了偷懶,自己研究的一些簡化符號與簡化數字……”

“1234567890,分別對應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零……”

“%對應是百分比,/對應……”

張越將表格上附錄的那些數字與符號,對眾人解釋了一遍。

眾人聽著,都是若有所思。

只是為了偷懶嗎?

怕是不見得吧!

像是劉進、貢禹等年輕人,接受能力強,很快就發現,若有這些簡化數字和符號來作為計算運用,恐怕……要比以前便捷的多。

只是……

“侍中不怕非議嗎?”劉進問道。

“誰會來非議我呢?”張越反問道。

若是在其他朝代,思想禁錮嚴格的時代,張越這麽玩或許有風險,或許會被人圍攻。

但在西漢這樣劇烈變革的王朝,標新立異的又不止他一個。

“殿下,當今天子即位以前,天下依然以小纂為文字,但元光以後,隸書便漸漸普及開來了,如今小纂已經只有少數貴族士大夫在堅持使用了……”

“先王做文字,是為了方便人民使用,其標準就是去繁就簡……”

“三代之時,結繩記事,到了夏後氏之際,就有了將國家大事記錄到鼎鐘之上的事情……”

“這就是銘文,銘文晦澀難懂,宗周的先王與先賢,於是發明了大纂,到了秦代又出現了更加簡練的小纂和隸書……”

“以臣之見,文字,只是先王發明來給人民使用的工具,以幫助教化和教育萬民……”

“自然越簡單,越能讓人讀懂最好了……”

“特別是這數字和相應的計算程序,越簡單越好……”

眾人聽了,都是暗暗點頭。

特別是劉進,很贊同張越說的話。

因為,老劉家就是一個愛變革,喜歡搞變革的家族。

從高帝到現在,歷代天子登基後,都喜歡搞一次或大或小的新政來顯示自己的仁德以及對天下百姓的關愛。

當今天子甚至幹脆就‘罷黷百家,獨尊儒術’。

連國家的屬性都變更了。

先帝時,漢室還認為自己是水德尚黑。

到了當今,就變成了火德尚赤了。

甚至連歷法都改了,從過去的顓頊歷改為太初歷。

歲首從冬十月變成了正月。

至於文字,更是從過去的小纂,演變為如今的隸書。

其變化之大,恐怕僅次於秦始皇當年的書同文,車同軌了。

而老劉家對此有著一套嚴密的說辭和理論。

如當今天子所說:三代不同法,五帝不相復禮。

所以變法和改制,在漢室不是忌諱,恰恰相反,歷代天子誰要上台不玩玩改制維新,那才叫奇怪!

與之相比,張越搞的這些簡化數字和符號,毛毛雨啦。

而且,張越又沒有說要將它們強制推廣,讓所有人都來學習使用。

這就更沒有問題了。

難道國家律法還管,私人自己搞一套代用符號的事情了?

秦始皇都不會幹這種事情!

這也是張越琢磨了很久,發現的事情。

於是,他果斷的拿出了蓄謀已久的阿拉伯數字與後世的符號。

這既是為了改變,也是為了方便。

張越繼續說道:“諸君請看,如今,我等通過這個表格以及其上的數字符號,是不是對新豐的情況有了更多了解了呢?”

眾人紛紛點點。

確實是這樣。

以前,他們自己做的表格,雖然也算清楚,但沒有眼前這個表格和上面總結的那麽一目了然。

現在,只要看著眼前的這個表格的內容,整個新豐的官吏構成、土地情況和平均稅賦負擔,就一目了然了。

“張侍中果然大才!”桑鈞心悅誠服的道:“下官敢請侍中,將此簡化數字、符號以及表格的制作、統計之法,以授大司農!”

他爹的大司農衙門,若得到這些,再配合算盤與珠算之法,統計效率將大大增加!

今年十月上計的時候,大司農衙門,必將一鳴驚人,讓天子龍顏大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