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3章 金殿問罪

朱棣發現自己染上了一個很不好的習慣,那就是願意折騰百官。而且還不是他爹那種,朱元璋是看誰不順眼,一刀殺了完事,可是到了朱棣這裏,他更願意逼著百官去做不願意做的事情。

比如吳中鬧騰,他就給發配海外,去哈烈國探險。解縉擺才子的譜兒,他就給趕到安南,讓他從安南人身上榨油,就不信了,到了安南,你還能裝蒜?

這還只是個人,等到奉天殿測試百官,再到考察大理寺,朱棣發現自己這條路上是一騎絕塵,一去不復返了。

沒有辦法,折騰百官,是真的會上癮的!

“柳淳,你說要是把所有的科舉官員都給廢了如何?幹脆就提拔吏員,讓他們擔任高官……”朱棣想了想,就自己否定了,“還是不行,這招父皇好像用過,他提拔過糧長,也提拔過監生,好像效果都不怎麽好。”

朱棣若有所思,“你跟父皇比我熟,知道原因不?”

柳淳能不清楚嗎?

“陛下,先帝總攬朝局,事無巨細,全都是一人負責。故此百官只要聽話清廉就行。陛下雄心萬丈,以政務責寄臣工。陛下不止需要百官效命,也需要百官聰明能幹,可人一旦太聰明了,就不好擺布,所以不論哪一朝,吏治都是最難的一件事。”

對於柳淳的話,朱棣表示同意的不能更同意了,你小子就是聰明過分了,豈不是不好擺布,簡直處處給朕挖坑,稍微不注意,就被你坑了。

只不過為了治理這個國家,朱棣還真離不開柳淳。

明明很討厭他,卻還要尊重他的意見,處處和他商量,朕也太難了……

柳淳不管朱棣怎麽想,繼續自顧自道:“科舉作為一種選拔方式,其實能在科舉獨占鰲頭的人物,還多是天才,至少說他們的學習能力很強,稍微打磨,就能夠擔當重任。比如陛下挑選的閣員,不都是如此嗎?”

朱棣微微點頭,卻又不客氣道:“除了解縉那個混賬,其他六個還算不錯!不過也就是這麽寥寥數人了,其余的進士之中,庸才非常多,朕很想把他們都給罷免了!”

朱棣殺氣騰騰,可別以為他在開玩笑,這位是真的幹得出來,柳淳覺得自己每天的工作就是制止朱棣發飆暴走。

“陛下,有些天才,不論在什麽時候都是天才。可大多數人,卻需要一點點培養,他們才能勝任職責。科舉只考一篇文章,很多人連史書都沒有讀通,連基本的算學都不會,卻可以成為知縣,知府,牧守一方,結果他們多數都要靠著師爺指點,才能安坐大堂,真不知道是他們當官,還是師爺當官!”

朱棣哼道:“朕就是惱怒這一點,師爺其實也就和那些衙門的書吏相仿,朕直接用他們,豈不是比進士官更好?”

柳淳笑著搖頭,“陛下,這是科舉的弊端,但是衙門的小吏,他們長期在一個衙門做事,視野狹窄,過分關心細節,很容易忽視大局,這些人只能當做循吏,卻不能輔佐陛下建立萬世不拔的功業。”

朱棣冷冷道:“左也不是,右也不是,你到底讓朕如何做?”

柳淳道:“陛下,百年樹人,十年樹木。想要培養出合適的人才,不是一朝一夕的。從改革科舉開始,再改革教育,這樣一來,就有了很好的基礎。接下來的進士官知識豐富,能力增強,他們就能承擔起職責。同時呢,從下面提拔一些吏員上來,讓他們去沖擊現在的格局,如果其中真的不乏人才,不如就破格錄用。兩條腿走路,才是正辦,不能求治心切,亂了方寸。”

朱棣沒有說話,但是鼻子裏發出了粗重的悶哼,陛下很不開心,縱然你姓柳的說得對,可你也別想教訓朕!

朕要做的事情那麽多,沒工夫跟你慢慢來,朕要看的是結果!

柳淳太知道老朱家人了,都是貓一陣狗一陣的,跟他們打交道太難了。

“陛下,人才不光要培養,還要區分。就拿吏部、兵部、戶部、工部,當然也包括內閣,負責的都是大事,而且涉及到朝廷和地方,涉及方方面面的協調,必須是德才兼備,有全局視野,又要有過人的業務能力。相比之下,刑部和禮部,做事情就沒有那麽多的牽連。刑部只要按照律法做事就可以,而禮部呢,各種慶典事宜,也都有前例可循。臣以為像這樣的衙門,大可以提拔一些老吏,讓他們去做,沒準會比那些進士官幹得更好,趁機也好敲打群臣,讓他們知道厲害!”

朱棣沉吟,柳淳說的還是很有道理的,其實還可以仔細區分,比如兵部和工部,專業性更強,最好要有行伍經驗,要知道大工程的運作。

至於吏部和戶部,在廢除宰相之後,這兩部就相當於天子的兩個臂膀,一個管人,一個管錢。他們跟內閣,算是朝廷運作的核心,也是最需要用心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