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4章 給老朱挖的最後的大坑

朱元璋眉頭亂挑,俗話說,伸手不打笑臉人,更何況是來送錢的,柳淳這小子能在短時間之內,把銀行運行起來,也算是本事,朝廷這麽能幹的臣子不多了。

“你過來,把賬給朕好好說說!”朱元璋的語氣緩和了不少。

“是!”

柳淳恭恭敬敬把賬目送到了朱元璋的面前,“陛下,銀行目前吸收了一百三十多萬貫存款,又兌換出去近七十萬貫新鈔,至於準備金這塊,並沒有損失,還有略微增加……”

增加的就是藍玉存進去的……

朱元璋眉頭緊皺,“吸收了這些存款,可是要給利息的,朕算計著,你現在是賠錢,又何來的收入?莫非是你把這些存款當做稅金,拿來糊弄朕?”

老朱的金融水平也在上升中……柳淳慌忙擺手,“陛下,存款可是不能隨便支用的……臣這一次交給陛下的是商稅的進賬。”

“商稅?銀行的商稅?你們不是沒賺錢嗎?哪來的稅?”老朱生怕柳淳把銀行弄成盤剝百姓,敲骨吸髓的工具,那些忠心耿耿的百姓傷不得!

“是這樣的,大寧的貨物跟銀行掛鉤了,必須用新鈔才能購買……陛下也知道,臣一向貨真價實,童叟無欺,買賣公道……”

老朱輕咳了一聲,柳淳趕快停止了吹噓,正色道:“當下很多在銀行換了新鈔的百姓,發現貨物便宜,比如一把菜刀,才區區25文,比市面上便宜了10文還多,他們很多人都買了,而且不光是自己用,還拿出去賣給那些沒有存款換鈔的人。”

朱元璋倒是沒生氣,反而朗聲笑道:“好!就該這樣!百姓捧朕的場子,自然有好處,那些抵制新鈔的,朕也不會放過!”

老朱又警惕道:“你說的商稅,不會是從這些老百姓身上收來的吧?”

“不不不!”柳淳解釋道:“普通的小額交易,稅金太少,收了還不定夠人工花費……臣收的是大宗交易!”

“大宗交易?”

“嗯,就是那些黃豆,油菜籽,鐵錠之類的。”柳淳道:“銀行給交易雙方提供擔保,他們的賬目通過銀行,能夠確保資金安全……比如某人買了黃豆,他把錢存到了銀行,銀行會經過五天,再記到賣方的賬戶上,在這五天裏,假如黃豆出了問題,他可以提出凍結貨款……這樣就能最大限度保護買方的利益。”

朱元璋用鼻子哼了一聲,“不愧是生意人出身,替他們想得真周到!”

柳淳訕訕笑笑,“陛下,只有看到便利,商人才願意在銀行交易……而他們通過銀行交易,賬目就擺在了銀行面前……臣按照三十稅一,預扣稅款,也就輕而易舉了。”

柳淳講到了一個關鍵……稅收很多時候要考慮可操作性……就比如一直廣受詬病,說明朝不收商稅……其實明朝也是有商稅的,不多,三十稅一,但好歹人家有啊!

問題的關鍵是收不上來!

農民土地放在那裏,一年產多少糧食,明明白白。

商人就不行了,他們每天都在交易,有多少入賬,多少出賬,該怎麽核定稅額,全都復雜無比。

而按照歷代衙門的編制,就算戶部的人員膨脹一百倍,也未必能夠用。

所以古代大多數都主抓幾項主要的生活必需品,比如鹽鐵銅器酒曲茶葉等等……施行專賣,最多收點過路費,至於什麽營業稅啊,增值稅,那是想也別想。

另外一方面呢,如果非要征收,就會出現官吏趁機盤剝百姓的狀況……比如在洪武七年,彰德府課稅司向老百姓用的茶葉,棗子,飲食之物征稅……一下子惹惱了朱元璋,老朱大怒:“古謂聚斂之臣甚於盜,正此等官吏也!”

立刻將課稅官吏緝拿下獄,嚴懲不貸……後來老朱又降旨,自今如軍民嫁娶,喪祭時節追送禮物,染練自織布匹及買已稅之物,或船只車輛,運自己貨物並農用之器,各處小民挑擔蔬菜,各處溪河小民貨賣雜魚,民間家園采用雜果,非興販者,及民間常用竹木,蒲草,器物並常用雜物,日用食物,俱免稅……

通過老朱的旨意,可以看得出來,洪武皇帝對待商稅的態度。

普通百姓,織布,打漁,編草鞋,席子,賣點紅棗,鴨梨,蔬菜……這些東西,是一律不準課稅的。

換句話說,就是不許擾民,不許魚肉百姓。

商稅主要集中在鹽,鐵,豪商,作坊上面……是典型的抓大放小,這是非常合理的。

只是礙於官吏的能力和品行,很多該抓的大魚,也抓不上來……當然了,到了明朝中後期,情況就更遭了,收不上稅,反而會被視作善待“百姓”的好官,跟朱元璋的初衷已經完全背離了……

如今銀行的出現,給完善商稅大網,提供了可能。

“陛下,目前臣預收了三千貫商稅……卻不知道如何處置,故此來向陛下請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