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四章 各有算盤

“何止十年,十五年有余了。”張學華和呂東梁一樣,以滹沱河為生,對滹沱河了如指掌,“近十多年來旱多澇少,滹沱河河水不多,所以多年沒有清理淤泥,也不覺得河水上漲。實際上,河水沒有減少的原因是河底的淤泥越來越厚了。若是不加以清理,一旦洪水來臨,不堪設想。”

張學華感慨地說道:“小老兒以前也曾向郝縣尊提出過此事,郝縣尊並未理睬。”

夏祥心中有了計較,治理滹沱河之事,他在未來真定上任之前,就已經有了打算。真定多年來風調雨順,一片祥和,但他讀史多年,很是清楚久旱必澇久澇必旱的道理,就和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一樣,世間萬事萬物,自有規律。

所以古人才說,生於憂患死於安樂。若是在安樂之時沒有憂患意識,憂患來臨之時,必無反抗之力,必死無疑。

郝海記沒有治理滹沱河也在情理之中,先不說郝海記在任期間被崔府尊和許縣丞牽制,事事不能做主,只說治理滹沱河之難,也會讓大多數知縣望而卻步。若是成了,自是大功一件。若是敗了,更是大過一件。

和治河相比,還是推行新法更可以入得了候相公之眼,也沒有風險。權衡之下,郝海記選擇新法而不去治理滹沱河,也是不求無功但求無過的為官之道。

“齊合,依你之見,滹沱河應不應該治理?”夏祥見齊合低頭不語,就有意考一考他。

齊合擡頭,眼中滿是期待:“夏縣尊,小人不敢亂說。”

“但說無妨。”夏祥目光中充滿了鼓勵,“言者無罪。”

齊合才又鼓起了勇氣:“滹沱河十五年沒有治理,不完全是歷任縣尊不想治理,而是沿岸的百姓和富商,不想治理。”

“此話怎講?”夏祥知道想要治理滹沱河,必然會面臨諸多阻力,比如來自崔府尊的反對,來自許縣丞的壓力,來自百姓的不理解和對他勞民傷財的質疑,如是等等,齊合的說法,讓他意識到他還有沒有想到的問題。

“沿岸的百姓大多的靠行船打魚為生,治理滹沱河,必然會影響到他們的生計。沿岸的富商,也是靠河吃飯,河裏的花船,河邊的青樓、茶肆和酒樓,封河之後,也會沒有了客人。”齊合從小混跡在沿河兩岸,無論是普通百姓人家還是瓦舍勾欄、茶肆、酒樓甚至青樓,他都無比熟悉。

夏祥一想也是,他倒是疏忽了這一點,不由贊道:“齊合的話讓本官茅塞頓開,齊合,跟本官回縣衙,本官還有話要問你。張學華、呂七公,你二人也一同去縣衙。”

“是。”三人無比欣喜,夏縣尊讓他們前去縣衙,是對他們的認可和重視,方才在水中所受的陰冷和兇險,全都值了。

隨後,由呂東梁和張學華負責疏散了船公和船只,滹沱河又恢復了往昔的平靜。

只是在平靜之中,夏縣尊百船撈屍的傳說卻口耳相傳的流傳了下來。最初的傳說還符合真相,說是有三人跳河自殺,只找到兩個人的屍體,有一人的屍體怎麽也找不到。夏縣尊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神機妙算,算出屍體被水沖到了上遊,征用了一百余只船只,逆流而上,撈到了屍體。

後來傳說就越傳越是離奇,到最後竟然變成了董現的屍體因為身上綁滿了財寶,被河神扣下。夏縣尊讓河神交出屍體,河神不肯。可以日審陽夜審陰的夏縣尊大怒,出動一百余船只驚河。勒令河神如果不交出董現屍體,他不但要將滹沱河的財寶打撈一空,還天天讓船公驚河,讓河神不得安寧。最後河神無奈,怕了夏縣尊,只好交出了董現的屍體。

有人聽了傳說後不服,夏縣尊只是凡人,怎麽敢和河神作對?不怕河神一怒之下大發洪水,為害真定百姓嗎?不怕河神興風作浪,取了夏縣尊的小命?

有人反駁說,夏縣尊是天上的文曲星下凡,是神仙,小小河神在神仙面前,哪裏有興風作浪的本事?

總之到了最後,越傳越是神話了夏祥。就連夏祥聽到傳說之後,愣了半天才明白過來傳說中的主角竟然是他。

此為後話,先說夏祥一行前往縣衙而去,許和光和柳長亭、謝華蓋過了子龍大橋,去了府衙。三人一路沉默不語,都被打撈上來的董現屍體震驚了。

原本抱著看笑話的心思,認定夏祥如此興師動眾,最後肯定會落一個貽笑大方的結局,怎麽也沒有想到,真在上遊找到了董現屍體,幾人百思不得其解,怎會如此?怎能如此?

本來打撈出來屍體一事雖然令人震驚,但還不足以讓幾人急急趕往府衙面見崔象,而是許和光見到了張學華、呂東梁和齊合三人下河,聽說了夏祥有意治理滹沱河,這一驚可是非同小可,當下顧不上回縣衙候命,也不管夏祥是不是有事吩咐,趕緊到府衙向崔象說個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