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二章 宋定娘之死

中山村百余年來,如同與世隔絕一般,安靜安穩,在山水環抱間歲月靜好,直到李鼎善和肖葭出現之前,村中連吵鬧打架都很少出現,不用說殺人放火的大事了。

月余前,突然來了幾人,為首者高見元說是奉命捉拿朝廷欽犯李鼎善。李鼎善和肖葭遠走高飛,夏老成慘死,夏祥、夏來、夏去連夜出走,中山村百余年來的寧靜被一朝打破,諸多事情紛紛湧現。

先是傳來了夏來夏去跌落懸崖生死不明的消息,夏得水聽到消息之後,痛不欲生。村中組織了百余名青壯年男子外出尋找,結果一無所獲,活不見人死不見屍。正當夏得水一病不起奄奄一息之時,村中一人前往靈壽縣城,無意中聽人說起有一隊去塞外的商隊救起一人,以相貌、年紀和所救地點來推斷,正是夏來。後來又人聽說夏去也被人救下,去了泉州出海。

雖然兩個兒子下落不明,總好過生死不明,夏得水轉危為安,總算挺了過來。

夏得水病好之後,宋定娘卻又一病不起。

宋定娘雖不是土生土長的中山村人,來到中山村後,知書達禮又任勞任怨,一個人拉扯夏祥長大,很是不易,深得村民喜愛。她病倒後,夏得水請來郎中為她診病,郎中診治後,說他無能為力,除非到縣城的大佛寺藥鋪請靈壽名醫田有仁診治,或許還可活命。

是夜,夏得水組織人手,將宋定娘送到了靈壽縣城,敲開了大佛寺藥鋪的大門,見到了名醫田有仁。

田有仁也無能為力,說是宋定娘已然病入膏肓,時日不多了。宋定娘並不悲傷,只是留了一封信給夏得水,讓夏得水交到夏祥手中,並交待後事,讓夏得水不要再將她帶回中山村,就地掩埋即可。夏得水含淚答應。

在靈壽縣城停留了一夜,第二天宋定娘就溘然長逝。夏得水依宋定娘所言,想要將她就地埋葬。田有仁卻說,大佛寺藥鋪平常也多診治一些得了不治之症的病患,不少病患死後,都願意交由大佛寺藥鋪處理後事。大佛寺藥鋪是大佛寺的藥鋪,佛家悲憫世人,慈悲濟世,救治了不少無錢醫治的窮人,也掩埋了許多無家可歸的流浪者。

大佛寺初名大悲寺,和太宗頗有淵源,是大夏十大名寺之一。

太宗北征之時,路經真定,到城西由唐代高僧自覺禪師創建的大悲寺禮佛時,得知寺內原供的四丈九尺高的銅鑄大悲菩薩,遭遇後漢契丹犯界和後周世宗毀佛鑄錢的兩次劫難,又因為寺僧“遇顯即毀,迢夏即興”的傳言,遂敕令於城內龍興寺重鑄大悲菩薩金身,並建大悲寶閣。四年後落成,建成了一個南北縱深、規模宏大、氣勢磅膳的寺廟建築群,太宗親自題名為大佛寺。

終太宗一朝,大佛寺名氣之盛,無出其右。太宗每有猶豫不決之事,必來大佛寺朝拜。久之,大佛寺被稱為皇寺。

太宗後,臻宗以及當今聖上雖然也崇信佛教,卻不再南下數百裏至真定大佛寺,而是去上京城內的潭柘寺朝拜。由此,大佛寺盛名漸衰。

饒是如此,大佛寺依然是大夏十大名寺之一,且排名居首。大夏十大名寺,由太宗親自題名者,僅此一寺。

夏得水一是深知大佛寺盛名,二是交由大佛寺處理宋定娘後事,也算是了了宋定娘心願,宋定娘一向茹素信佛。

宋定娘死後,中山村總算又恢復了往昔的平靜。

夏得水因思念兒子,每日無事時,都要到河邊轉上一轉,或許兒子突然出現也未可知。就算兒子不回,夏祥回來也是好事。宋定娘留下的書信,他一直等夏祥回來之後交到夏祥手中。

這一日,夏得水又和往常一樣,來到河邊。才等了片刻,就有一艘小船駛來,他欣喜若狂,平常中山村很少有船靠岸,莫非是兒子回來了?他急忙向前,想要看個清楚,卻見船上下來一名書生和一個老頭,書生秀氣過人,和兒子的濃眉大眼相差甚遠,他不由大失所望。

想要轉身回去時,忽然又見兩匹快馬飛奔而來,夏得水心跳加快眼皮亂跳,今日又是船又是馬,又有什麽大事發生不成?他正在猶豫要不要上前問個清楚時,陡然生變!

當年大夏和北方遊牧民族作戰之初,被北方遊牧民族的騎兵打得落花流水,潰不成軍,一敗再敗,是因騎兵速度如飛,再加上馬匹奔跑之時的沖擊力度過大,步兵難以抵擋。魏小八面對的雖不是重甲在身的騎兵,血肉之軀也是難抵奔馬——被馬的前蹄踩中之後,他當即倒地不起,隨即又被馬的後蹄踐踏,當場一命嗚呼。

可憐魏小八勞苦一生,今日遇到幔陀,原本以為可以發點小財,不想突然遭遇變故,竟然慘死,真是可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