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一百八十四章 道不同不相為謀(第2/2頁)

傍晚時分,魏延精心挑選了兩萬五千精兵,命每個人隨身攜帶半月的幹糧,輕裝簡行,連夜離開了歷城向西奔東阿方向而去。

此刻的東阿處在漢魏交界之處,東阿以東的濟北國、泰山郡都被東漢納入版圖,而東阿以西的東平國、東郡則在曹魏的掌控之下。

因為地處前線,小規模的戰爭時有發生,因此百姓們大多已經遷徙到了別處,更是使得東阿境內的田地荒蕪,房舍廢棄,遍地都是半人高的野草,路邊時常可以看到累累白骨。

魏延率部離開歷城,晝夜急行,於次日淩晨抵達了黃河岸邊。由於今年天氣幹旱,這一帶的黃河寬度不過三百余丈,水深最淺的地方不過一丈左右。

田繼策馬順著黃河向上遊馳騁了二十余裏查看水勢,旋即快馬返回,向魏延稟報道:“啟稟將軍,上遊的水流十分平穩,現在即可渡河。”

魏延離開歷城的時候用馬車運輸了三十余艘小船,反正河水不過三百余丈的寬度,兩萬五千人的隊伍半夜就能全部渡過黃河。

“渡河!”

隨著魏延一聲令下,漢軍將士借著皎潔的月色把三十多艘船只從馬車上擡下放入河水之中,撐起船篙開始向對岸運輸將士。

一艘船上二三十人不等,一次性就能運輸六七百人。河水的寬度不過三百余丈,一個來回也只是一盞茶的時間,到天色大亮之時,兩萬五千名漢軍已經安然無恙的來到了黃河以北,踏上了曹魏的領土。

漢軍在黃河沿岸的蘆葦叢中吃飽喝足,睡了兩個時辰,待將士們精神恢復之後,魏延翻身上馬,命田繼在前引路,直奔那條人跡罕至的陰谷而去。

一個時辰之後,田繼便帶著漢軍踏上了這條由黃河決堤改道沖擊而成的小路,河道寬約兩丈左右,兩旁蘆葦叢生,高達一丈有余。微風吹來,蘆葦叢隨風搖擺,如同波浪起伏,不時的傳來鳥鳴猿啼之聲,陰風陣陣,縱然身處千軍萬馬之中,也會讓人冷不丁的起一身雞皮疙瘩。

腳下都是從黃河上遊裹挾而來的黃土,慶幸的是今年北方大旱,腳下的泥土已經幹裂的呲牙咧嘴,倘若遇上雨季,這些黃土黏在腳上很難甩開,而在這個大旱之年則避免了這些讓人頭痛的麻煩。

“這條道路為何被稱之為陰谷?”魏延一邊策馬急行,一邊詢問田繼。

田繼在馬上答道:“回將軍的話,黃河河床高懸於平地之上,每三五年便有一次小災,十年一次大災。河水無情,或者向東縱橫,或者向西沖突,沿河災民死在洪水之下的不計其數,河水退走之後,這條河道中積累了許多累累白骨,使得此道陰氣森森,故此與東面的陽谷相對應,被稱之為陰谷!”

魏延四下打量,果然可以看到谷道兩邊不時的有骸骨橫陳,雖然經過歲月的洗禮,依舊還保持著掙紮的狀態,可見洪水來臨之時何等猛烈。

田繼策馬揚鞭,與魏延並轡而行:“將軍,這條人跡罕至的小道東起東阿,西達魏縣,東西全長兩百余裏。我們現在是從六十裏的地方切入了谷道,向西約莫再有一百四五十裏便可以抵達魏縣。到了魏縣距離鄴城就只剩下七八十裏,如果一切順利,預計後天傍晚便可以兵臨鄴縣城下!”

聽了田繼的介紹,魏延不由得心潮澎湃,在馬上撫須大笑:“將士們,我們此刻距離魏國都城鄴縣不過兩百余裏,大家加把勁一鼓作氣的拿下鄴城。把曹魏的臣子以及曹阿瞞的妻兒老小全部俘虜,定然各個有享不盡的榮華富貴!”

在魏延的鼓舞下,漢軍士氣高漲,如果不是被再三要求不得大聲喧嘩,早就齊聲鼓噪呐喊了。當下一個個興奮的漲紅了臉,摩拳擦掌的加快了腳步,只要拿下鄴城,少說也能撈到幾畝良田封賞,如果運氣夠好,抓住幾個曹魏重臣,那就是一輩子享不完的榮華富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