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九十三章 一山不容二虎,一軍不容二將(第2/2頁)

或許這些原因綜合起來,也讓薛仁貴對諸葛亮不爽,一個二十歲出頭的年輕書生,何德何能位於自己之上?雖然話語中沒有直說,但看起來卻對諸葛亮的話不以為然。

“我看這樣好了……”

薛仁貴乃是習武之人,不像諸葛亮這麽多耐心和禮節,當下直接表明了自己的態度:“孔明將軍,你的人馬你自己統率,我的隊伍由我來指揮。你如果要穩紮穩打,那你就留下來看守合肥,我自率兵向北追趕魏軍!”

諸葛亮拱手作揖道:“仁貴將軍,你是從龍之臣,德高望重,亮豈敢喧賓奪主?願將三軍交於鎮北將軍指揮,只是亮竊以為曹軍匆忙撤退多半有詐,決不可輕敵冒進啊!”

薛仁貴不願意再與諸葛亮啰嗦,翻身上馬,對尉遲恭道:“敬德將軍,我麾下的人馬被盧俊義帶走一萬五之後,只剩下不足兩萬人,想借你的兵馬一用,不知你可有意見?”

“嘿嘿……薛鎮北看你這話說的……”尉遲恭撓頭憨笑一聲,掃了陳宮、姚廣孝一眼,“既然薛將軍決定追襲,俺尉遲恭陪你便是!”

局面有些錯綜復雜,兩員主將又起了爭執,姚廣孝和陳宮一時間卻也拿不定主意。陳宮認為應該全軍追襲,無論曹操之死是真是假,漢軍的兵力現在已經不弱於曹軍,完全可以在曠野中進行一場大戰,如果能夠獲勝,便可以長驅直入,橫掃中原。

而姚廣孝卻支持諸葛亮的意見,認為應該穩紮穩打,不可冒險用兵。畢竟這十幾萬人馬是拱衛金陵的主要力量,若是吃了敗仗,曹操便可以長驅直入,兵臨濡須口,直搗金陵。

薛仁貴卻已經不耐煩,手中青龍戟朝北方一指,叱喝道:“沙場用兵,戰機稍縱即逝,似爾等瞻前顧後,吵吵嚷嚷,如何才能抓住勝機?盧俊義已經率兵追趕去了,薛禮身為主將豈能坐視不理?縱然曹賊使詐,本將卻也是戎馬半生,豈會輕易中了他的埋伏?你們這些文人留下來鎮守合肥便是,我自提兵支援盧俊義去!”

接應盧俊義是天經地義的事情,就算薛仁貴不說,諸葛亮也已經提前派龍且向北去了,當下朝薛仁貴拱手道:“薛將軍,接應盧將軍自然是應該的,只是曹賊奸詐,這一路上須當小心用兵,切勿輕敵冒進!”

“駕!”薛仁貴馬鞭一揮,引兵向北,“本將戎馬一生,豈能不知提防伏兵?”

此刻已是清晨,朝陽初升,薛仁貴率領了守衛合肥的一萬五千人馬,另外加上尉遲恭率領的將近四萬人馬,離開合肥一路向北追趕盧俊義去了。

望著薛仁貴率兵向北而去,諸葛亮召喚姜維、陳到二將到面前,吩咐道:“曹仁麾下的都是步兵,來往速度緩慢,不足為懼。倒是曹文詔、賈復率領的人馬以騎兵為主,來去如風,或許見薛鎮北大軍向北追襲之後,會殺個回馬槍。你二人立刻率領三萬兵馬向東,尋找險要之處設伏,說不定會有所收獲!”

“謹遵左將軍之命!”

姜維與陳到答應一聲,點起三萬人馬向東北方向尋找地點設伏去了。

各路人馬分頭去後,諸葛亮率領剩下的近三萬人馬進入合肥城中駐紮,幫助百姓修葺城墻與民宅,讓合肥城外空蕩蕩一片,偽裝出大軍傾巢追襲的假象。說不定曹文詔、賈復會做出錯位的判斷,率兵卷土重回,前來偷襲合肥,正好將其引誘進姜維的埋伏之中。

薛仁貴為了加快追襲曹操的速度,盡早接應盧俊義,只帶了尉遲恭、郭淮兩員武將,以及張三豐、黃飛鴻等人率領的僧兵和道兵。卻把姚廣孝、陳宮、朱升等謀士留在合肥城內與諸葛亮守城,對於錯綜復雜的局勢,這些智囊也有些亂花漸欲迷人眼,猜不透下一步究竟會出現怎樣的局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