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三十八章 書生拜大將(第2/2頁)

當下君臣二人秘密謀劃一番,當即準備好了一切物品,精心挑選了幾個聰明機敏,能言善辯之人,喬裝打扮成商販離開軍營,向南奔長江方向而去。

郭子儀、陳子雲兩位主將已經帶著賈復、李通、董平等離開成武大營,朝單父縣營寨返程而去,把荀攸留下來給夏侯惇處置喪事。

荀攸來見曹操:“陛下,夏侯將軍的遺軀已經收殮完畢,此處距離譙郡也不遠,明日便把他送回去安葬了吧?在離開之前,陛下難道不看看元讓將軍的遺容了麽?”

曹操嘆息一聲:“不看了,朕怕看到元讓的慘狀會影響朕的鬥志!就讓獨目蒼狼不屈的形象留在朕的腦海之中吧!”

“遵旨!”荀攸躬身領命,“那微臣這就動身把元讓將軍的遺軀送回譙郡下葬。”

曹操點點頭:“傳朕旨意,追封夏侯惇為漢王,謚號‘忠烈’,子孫承襲,累世罔替。”

“漢王?”荀攸一愣。

曹操雙眉微微一蹙:“怎麽?難道不行麽?朕就要追封元讓為漢王,以後他漢朝終歸要臣服在我們曹魏之下!”

“臣謹遵聖諭!”荀攸目光一凜,躬身答應。

曹操又道:“荀公達你是潁川人士,而中原各地人口密集,你把元讓埋葬了之後不必急於歸來。想方設法征集一批新兵,此番中原大戰少不得折損許多兵馬,故此急需補充兵力。”

“微臣明白!”

荀攸再次躬身領諾,然後辭別曹操,帶了數百騎簇擁著馬車運送夏侯惇的遺軀奔譙郡方向而去。

郭子儀與陳子雲等人抵達單父大營之後,把兵馬分作兩支。陳子雲率領王彥章、單雄信、李通、文聘、曹劌等人提兵卷土重回,繼續再犯沛縣,而郭子儀則與賈復、董平統兵直撲彭城,兩路同時用兵,爭取讓徐達首尾難顧。

兵分兩路之後,李通向陳子雲建議道:“陳將軍,我有一位宗族姓李名進,棍棒無雙,拳腳了得,目前正在距離此處不遠的定陶隱居。大軍南下之時我曾經與他見過一面,但他性格比較高傲,若是想要讓他出仕,非將軍親自登門招募不可!”

此刻已是傍晚,大軍剛剛在途中紮下營寨,看看地圖距離定陶縣城不過一百五十裏路程,陳子雲決定跟隨李通前往求賢。作為一員有影響力的主將,能否打勝仗是一方面,能否招募到自己的嫡系部隊,樹立自己在隊伍中的權威,也是一方面。

一行數十騎連夜出營,快馬加鞭的趕往定陶,於半夜抵達城門之下。

曹仁、司馬懿一路席卷,幾乎把譙郡、陳郡下轄的縣城全部收復,而定陶作為濟陰郡的治所更是早就在曹魏治下,陳子雲亮明身份和印綬,輕而易舉的進入了城內。

在李通的帶領下,陳子雲深夜來到李進家中,由李通砸開大門叫醒李進。

陳子雲態度謙恭的道明來意,最後躬身懇求:“聽聞李壯士棍棒了得,拳腳無雙。陳某特來邀請出仕,還望壯士助陳子雲一臂之力,拿下徐州,名垂青史,方才不負你這一身功夫。”

年約三十七八歲,身高八尺,體格健壯的李進見陳子雲如此謙恭,心中十分滿意,頷首道:“既然陳將軍如此器重,折節禮賢,我便跟著你走一遭!聽聞東漢的李存孝、文成都等人號稱什麽南什麽北,某早就不服,有心較量一番,這次便去試試這些人如何了得?”

陳子雲大喜過望,再次鞠躬拜謝:“得李壯士輔佐,徐州可定。”

當下李進收拾了行囊,帶了自己的一杆玄盧槍,翻身上馬跟著陳慶之、李通朝大營返程而去,並在黎明之時回到營中。

此刻已經是八月下旬,天氣忽然轉陰下起了秋雨。

秋雨向來連綿,一下起來就是好幾天,從巴蜀到雍涼,再從河北到青州,再到淮南、江東,幾乎整個天空都在下雨。弄得道路泥濘,無法用兵,各路兵馬只好暫歇,等待天氣放晴再謀良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