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零三章 瞞天過海(第2/2頁)

當下簡雍去把房門關了,把靈堂內的蠟燭紛紛熄滅,僅留下微弱的一盞照明,一起圍攏在劉備身邊聽從吩咐。

劉備嘆息一聲道:“臥榻之側豈容他人鼾睡?劉辯絕不會留下我的性命,只是早一天遲一天罷了!這次我大難不死,也許是天意吧,還望兩位保密,助我詐死下葬,瞞天過海,安度余生。”

簡雍與孫乾俱都嘆息一聲:“大王說的也有道理,劉辯是個殺伐果斷的皇帝,雖然表面上對大王尊敬有加,實際上背地裏暗藏殺機。就算他現在不殺大王,待三五年後天下平定,也少不得與大王秋後算賬。”

“我倒是早已把生死置之度外,所慮者唯恐身敗名裂,被劉封這逆子暗算之後卻換來了這樣的下場,也算是柳暗花明,絕處逢生。能夠保住我的仁義之名,吾倍感欣慰!”劉備手撫胡須感慨一聲,這事情變化的太快,縱然自己百般算計卻也沒有預料到。

簡雍問道:“大王瞞過劉辯之後,將來又何去何從?”

劉備一臉釋然的道:“經過我這半夜的冥思苦想,總算豁然開朗。如今我大勢已去,再也無力爭霸。若是能夠瞞天過海活下去,便出家為道,隱身道觀,過著與世無爭的日子,還望兩位助劉備一臂之力。”

簡雍與孫乾一起跪地發誓:“我二人深受大王厚恩,願誓死相報!在此對天發誓,若將此事說於第三人,定然天打五雷轟,如劉封一般下場!”

劉備醒來之後一直躺在床榻上裝死,已經把眾文武的對話聽了個清清楚楚,包括劉封被搜了個人贓並獲,出門就被雷劈死,以及劉辯昏迷不醒的事情,俱都悉數聽入耳中。

劉封的下場固然讓劉備意外又解恨,更慶幸的是自己的計劃終於保住了名聲,而劉辯昏迷不醒卻又讓劉備摸不著頭腦。最後判定劉辯十有八九詐死,那麽自己幹脆也效仿他的做法,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來個瞞天過海。

計議停當,由簡雍悄悄去弄來吃的喝的,讓饑腸轆轆口幹舌燥的劉備吃飽喝足,重新躲進帷帳中躺著,只等籌備完畢後下葬。

待傅友德與吳懿來替換之後,孫乾與簡雍一起來到棺材鋪,以視察為名,由簡雍纏住棺材鋪的老板,孫乾悄悄在已經制成的棺槨底部打了幾個洞,給劉備留作呼吸之用。

天亮之後,劉備依舊在床幔之中苦苦煎熬,幸虧孫乾與簡雍左右伺候,才沒有露出破綻。各路吊唁的人絡繹不絕,除了巴蜀的文武、鄉紳之外,東漢的大將徐晃、孫臏、趙雲等人也俱都紛紛前來吊唁祭拜,並沒有察覺任何異樣。

在千余名將士及工匠的忙碌之下,傍晚時分劉備的陵墓建造完成,依山而建,簡單而不失莊重。房玄齡與眾文武商議之後,決定次日清晨把劉備下葬。

不等第二個天亮,趁著孫乾與簡雍守靈之際,劉備就從床幔中走出來鉆進了棺槨之中。為了避暑,孫乾把提前準備好的冰塊墊在了棺槨底部,給劉備創造了一個舒適的空間。(這個時期為何有冰塊,之前有解釋,就是百姓們藏在山洞、地窖裏用來避暑的,常見於各種史書記載)

等劉備鉆進棺槨之中後,孫乾與簡雍就緊張的在一旁守護,唯恐功虧一簣,對陸續到來的文武解釋道:“我二人見兩位王妃哭的傷心,因此便把大王裝進了棺槨之中,免得兩位王妃悲傷過度,天亮之後便可以下葬了。”

誰能想到三人還能玩出這麽一出花樣,房玄齡等人不復多疑,等到天亮之後,由眾文武親自擡棺,在漫天飛舞的冥錢之中,在一片縞素陪伴之下,滿城百姓夾道相送,把劉備的遺體送出了成都,埋葬進了石墓之中。

喧鬧了一天,葬禮結束,孫乾與簡雍主動要求守墓。待到夜深人靜之時,按照約定打開墓門,掀開棺槨,放劉備爬了出來,雖然熱的渾身起了痱子,倒也並無大礙。

劉備接過簡雍提前準備好的道袍,喬裝打扮一番,背上裝滿盤纏幹糧的行囊,向二人拱手作別:“人力不可與天爭,識時務者為俊傑!貧道就此作別,再會無期!若是你們還記得貧道的恩情,好好照顧阿鬥吧!”

茫茫夜幕之中,劉備的身影逐漸消失的無影無蹤,簡雍與孫乾俯首頓拜,久久無語,四目相對竟然無語凝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