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五十六章 大漢龍脈(第2/2頁)

“國師回朝天宮休息去吧,明日早朝朕會與文武百官商議。”定下來策略之後,劉辯揮揮手,吩咐袁天罡回紫金山上休息,明日早朝自己會把開鑿運河的事情拿出來與文武百官朝議。

次日早朝,待各文武稟奏完畢之後,劉辯才把開鑿京杭大運河南段的構思提了出來,請文武百官幫助自己參考。

劉辯當然不會說風水、龍脈這樣的理由,只說江東水系縱橫,南方人擅長乘舟,而且朝廷擁有大量的船只。若是能夠從歷城向南經過任城、下邳,開鑿一條到金陵的運河,定然會大幅提升糧草輜重輸送的效率,將長江南北更緊密的連接在一起,擴大對西漢、曹操的國力優勢。

劉辯話音落下,滿朝文武一片沸騰,議論紛紛。

但英雄所見略同,滿朝文武,包括劉伯溫、荀彧、狄仁傑、孫臏等人哪個不是見多識廣之人,雖然建造運河需要耗費大量的人力物力,但卻是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事情,所以商議到最後,一致支持天子的提議,決定開鑿一條歷城到金陵的運河。

成功的讓群臣接受了自己的提議,劉辯得寸進尺,再次提出由金陵繼續向南開鑿運河,一條奔吳縣,一條奔余杭,讓江南的漕運融為一體,大幅降低運輸成本。

“哈哈……這條運河是何人向陛下提議?若是能夠建成,簡直就是大漢的龍脈啊!”劉伯溫看完沙盤,不由得大聲稱贊,欽佩不已。

劉辯得意地笑道:“此乃國師袁天罡向朕提議。”

“這袁道長果然胸懷經天緯地之才,得他相助勝過十萬大軍!”劉伯溫手捧笏板,對袁天罡贊賞有加。

前車之鑒,後事之師,有了隋煬帝楊廣的例子,劉辯自然會吸取教訓,避免重演隋唐滅亡的覆轍。命荀彧、何珅、魯肅、袁天罡四人組成運河建設樞密院,全權指揮運河的建設,另外由青州刺史王猛、徐州刺史張居正、揚州刺史張纮等三位地方大員擔任樞密院參知,便與協調管理地方,提高建設效率。

劉辯又告誡荀彧、何珅等人,不可強迫百姓服徭役,必須給民夫發放酬金,或者以糧食、物資等相抵,最不濟也要給鑿河的民夫打欠條,等將來國庫充盈之時償還。

等將來運河建成,天下太平之時,就向南來北往的商旅收費,就像穿越前的高速路那樣,這條大運河簡直就是朝廷的搖錢樹,皇帝的聚寶盆,還怕還不上百姓的工錢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