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三十一章 三種可能(第2/2頁)

劉伯溫笑笑:“這更好解釋了,想要釣魚尚需魚餌,更何況蒙恬、王賁都是貴霜大將,身經百戰。要想引誘他們上鉤,不把戲演的逼真一些,又怎能達到目的?”

“哎呀……聽劉尚書這麽一分析,局勢又柳暗花明了呀!”聽劉伯溫分析到這裏,在座眾人俱都長舒一口氣。

雖然不能確定皇帝百分之百詐死,但畢竟這種理論與陸否提供的情報不沖突。也就是說在陸否沒有說謊的前提下,天子依舊還有活著的可能性。

“但願陛下吉人天相!”眾臣子俱都默默的為大漢天子祈禱。

“劉尚書,其實還有一種可能性。”一直沉默不語的武如意終於按捺不住,開口說道。

劉伯溫已經逐漸冷靜了下來,拱手道:“願聞其詳,請娘娘賜教!”

武如意肅聲道:“你們忘了穆桂英隨軍出征,他與軍方將領交好。若陛下中伏駕崩的消息屬實,穆桂英有可能為了扶兒子劉禦繼位,拉攏前線將領,秘不發喪,然後矯造聖旨,冊立劉禦為帝。”

聽了武如意的分析,在座的眾人面色俱都為之一變,陷入了沉思之中。

客觀的來說,這種可能性是存在的。

前車之鑒,後事之師。

秦始皇嬴政駕崩於第六次東巡的途中,李斯與趙高偽造遺照,逼死始皇長子扶蘇,立少子胡亥為帝,最終導致大秦滅亡,這就是一個活生生的例子。

穆桂英身為賢妃,地位與武如意並駕齊驅,而且有參與軍事的特權,與軍方將領相處融洽。不排除為了扶兒子登基,她主動或者在其他人的蠱惑之下效仿李斯、趙高,把消息控制在交州,尋找機會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擁立廬江王劉裕登基。

畢竟一朝天子一朝臣,倘若南方軍團的文武成功的擁立劉禦為帝,穆桂英為太後,那麽朝廷的這些顧命大臣就可以下地獄陪伴“先帝”劉辯了。

劉伯溫撫須沉吟道:“消息已經在交州傳開,這個可能性不是太大。但也不排除一開始南方軍團陷入混亂,後來有圖謀不軌之人蠱惑賢妃,欲效仿胡亥之事,所以遲遲不把噩耗傳回京城。我等身為顧命大臣,就要對陛下恪盡職守,防患於未然,杜絕一切隱患!”

“那我等就要提前做好對策了,萬一陛下駕崩屬實,該如何應對?”一直沒有開口的孟珙終於說了一句話。

“本宮認為應該按照陛下遺願,冊立太子登基。”不等其他人開口,武如意就搶先表明了態度,“齊兒聰慧敏銳,折節好學,篤厚穩重,又是陛下親自冊立的太子。若陛下真的有個閃失,只能由太子登基繼承大統。”

劉基、荀彧、狄仁傑等人對望了一樣,深感欣慰,齊聲道:“娘娘能夠如此想,乃是天下之幸,大漢之幸也!當初我等一致推薦娘娘為後,果然沒有選錯人。”

顧雍趁機投桃報李,說道:“若陛下真的殯天,太子登基自然是理所當然。但唐後已歿,皇後之位空缺,若太子登基,當立德妃娘娘為太後。”

幾個顧命大臣再次對望一眼,雖然武德妃不是太子的生母也不是養母,但天子之前已經承諾唐後喪期滿一年之時立德妃為後,如果不是貴霜的大舉入侵,那麽德妃現在就是皇後了。比起現在只是個美人的上官婉兒,武德妃的確更有資格做太後。

“論資歷,的確是娘娘更適合做太後。”眾人對望一眼,對武如意做了肯定。

最後由劉伯溫做出決斷:“我等做好隨時擁立太子登基的準備,同時派出幾位重臣快馬加鞭趕往交州調查此事。若陛下果真殯天,便飛鴿傳書回京城,我等便在太極殿擁立太子繼位。然後昭告天下,舉國大葬。”

會議就此結束,眾人一致推選派出孟珙、狄仁傑與顧雍三人搭档,帶領數百騎連夜離開金陵,快馬加鞭趕往交州,徹底調查天子駕崩之事。不管是死是活,總要弄個水落石出,好讓懸著的一顆心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