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二十九章 板蕩識忠臣(第2/2頁)

武如意的手微微顫抖,臉上殺氣橫生,又悲又怒:“陛下身邊有徐晃、吳啟、諸葛亮等大將,有孫賓、田豐、沮授等謀士,怎麽會親自帶兵?若此事屬實,這些人誰也脫不了幹系!”

頓了一頓,武如意又警惕地問道:“你可曾親眼見到陛下的遺軀?莫不是道聽途說?”

陸否急忙辯解:“小人雖然沒有親眼見到陛下的屍體,但卻見到蒼梧城全軍縞素,包括交州刺史王守仁大人,吳啟、諸葛亮、孫吳、張郃等諸位將軍全都一身縞素,軍中豎起白旗,一片慟哭之聲。小人還聽說陛下的屍體正在運往蒼梧的途中,再有兩天就會運入城內。小人唯恐耽誤了時間,便快馬加鞭晝夜疾馳返回金陵,故此沒有親眼見到陛下的遺軀。”

若陸否是道聽途說,武如意也許不會相信。但他說包括交州刺史王守仁,吳啟、諸葛亮、孫吳等大漢朝的高級官員俱都全身縞素,在軍中豎起白旗,那就不是道聽途說的事情了。

“來人,立即送我去一趟司徒府。”

到底是前生曾經做過女皇的人,武如意很快就從悲傷中鎮定了下來,不像尋常的女人那樣哭哭啼啼,尋死覓活。而是認為應該先與叔祖父陸康碰碰面,分析一下對策。天子駕崩可不是小事,這不是一個普通的家庭喪失了丈夫,而是關系著天下大局,關系著大漢的國運。

武如意並沒有以德妃的身份出宮,而是喬裝打扮成宮女,在幾個身手不錯的太監保護下,帶著蘭蔻等幾個心腹宮女,領著陸否悄悄出了乾陽宮。

武如意深知,作為乾陽宮後宮之首,自己的一舉一動都會有人盯著,深更半夜出宮難免會引來各種猜測,還是秘密出宮方為上策。

半個時辰之後,武如意帶著陸否出現在了司徒陸康的書房。

陸康今年已經七十一歲,胡須盡皆花白,身材也有些傴僂,聽陸否把天子駕崩的消息說了一遍之後,不由得劇烈咳嗽起來,甚至咳出了血漬:“咳咳……咳咳……什麽,陛下中伏駕崩了?”

“陛下駕崩了,伯祖大人!”陸否跪在地上,不停的嗚咽。

“老臣有罪啊!”

胡須花白的陸康聞言不由得涕淚橫流,當場朝南跪拜叩首:“身為百官之首,不能勸諫陛下出征,才導致今日之禍,陸康百死莫贖也!作為三朝臣子,不能輔佐陛下安邦定國,卻讓正值盛年的天子中伏駕崩,我陸康九泉之下有何顏面見兩位先帝?我算什麽百官之首啊!”

陸康嚎啕大哭,以頭撞地,額頭一片血痕。

“叔祖父莫哭了,這事也不能怪你。你老人家歲數大了,切莫如此悲傷!”

武如意在旁邊跟著灑淚,與陸否以及司徒府的管家,還有陸康的兩個兒子陸儁與陸績一起把皓首白發的老頭攙扶了起來。

陸績雖然年輕,卻比較有主見:“目前還不是悲傷的時候,應該先商討一下如何善後,國不可一日無君啊!”

陸康從袖子裏掏出手帕,擦了下鼻涕眼淚,緩緩坐回椅子上,唉聲嘆氣:“這可如何是好?陛下駕崩這麽大的消息,怎麽沒有飛鴿傳書回來?”

“這種天大的事情,豈能用飛鴿傳遞?陸否賢侄走的急,所以咱們提前知道了消息,估計不出三五日,就有重臣從前線傳回消息。”陸儁在旁邊分析道。

陸康手撫額頭,沉吟道:“老夫當馬上召集文武百官連夜趕往太極殿,共商善後之事。”

“叔祖父!”武如意冷靜的召喚一聲,“人心難測,陛下駕崩之後,還不知道有多少人心懷鬼胎。這個噩耗遲遲沒有傳到京城,不見得是消息傳遞的慢,說不定還有其他因素摻雜其中,所以如意認為應該先召集心腹之人商議一番,再拿到大殿公開商討不遲。”

“啟稟老爺,學部尚書顧大人在府邸外求見!”正在這時,門童在書房外恭恭敬敬的稟報一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