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二十章 先下手為強後下手遭殃(第2/2頁)

“善!”孫臏撫須稱贊一聲。

諸葛亮輕搖羽扇,在心中嘀咕一聲:“這琊馬台女王倒是頗有見解!”

田豐並不認輸,繼續據理力爭:“女王說的戰略沒錯,三面夾攻肯定要比正面強攻更容易獲勝。但你並沒有考慮客觀條件,所以你的話就是紙上談兵!現實是陛下剛剛發兵十五萬向西對貴霜乘勝追擊,在劉協勢力出漢中強攻襄陽,李唐大軍虎視北方之際,我大漢已經沒有實力再開辟一個戰場,你這樣蠱惑陛下出兵進入倭國,會導致我大漢陷入戰爭的泥潭。”

“田大人,紙上談兵的人是你吧?”卑彌呼的的聲音篤定從容,“現在的情況並非是大漢想不想打,而是織田信長準備進兵夷州,大漢想打也得打不想打也得打!倘若夷州丟失,織田信長向北可以威脅揚州,正面可以騷擾交州,南下可以登陸宋州,那時候對於大漢來說才是噩夢。”

“女王說的有道理。”孫武也撫須贊成卑彌呼的觀點。

卑彌呼對孫武頷首表示感謝,最後對劉辯以臣子的禮節作揖道:“陛下,你們大漢有句話叫做先下手為強後下手遭殃,如今織田信長已經蠢蠢欲動,陛下當先發制人,把戰火燒向東瀛諸島。等織田信長進兵夷洲之後,悔之晚矣!”

對於卑彌呼的分析,劉辯深表贊成,自從半月前收到陸遜傳來的情報,劉辯就開始為之擔憂。一旦讓織田信長占據了台灣,便會嚴重的威脅東南沿海各地,以及海南島、菲律賓等領土,先發制人的確是最好的策略。

“孫卿,在吳起、蘇烈進軍貴霜之後,我大漢屯駐在交州的兵力還有多少?”劉辯雙眉微蹙,詢問孫臏。

在蒙恬剛剛入侵交州之際,包括徐晃、吳起、霍去病三大軍團,以及交州刺史王守仁麾下的地方兵,總計十七萬人。後來劉辯率領十萬人從江東南下救援,諸葛亮率五萬人從江陵來援,再加上戚繼光的四萬水師,漢軍在這場前後持續了兩年的大戰中投入的總兵力高達三十六萬。

兩年的鏖戰下來,漢軍各路兵馬的總折損人數為七萬左右,但屢次戰役累計下來,俘虜的太平道信徒卻接近十萬,在淘汰了一些老弱病殘之後,收編入伍的新兵幾乎與折損的兵力持平。再加上朱然、孫翊率領三萬孫兵倒戈,漢軍的數量不降反升,這就是所謂的以戰養戰。

聽了天子的詢問,孫臏快步出列,拱手道:“啟奏陛下,在吳啟、蘇烈兩位將軍出兵之後,我軍目前屯駐在交州各地的總兵力還有二十三萬。”

“足夠了!”卑彌呼對孫臏的回答非常滿意,“抽出一半兵力足矣,再配合夷州的陸遜兵團,足以剿滅織田信長。我琊馬台亡國不過兩年,島上各地尚有許多義軍,只要本王登高一呼,他們必然會揭竿而起,到時候與漢軍內外夾攻,消滅織田信長指日可待。若曠日持久下去,被信長將我琊馬台舊部徹底肅清,失去了內應,漢軍再想翦滅信長,可就事倍功半咯!”

劉辯把目光緩緩掃向孫臏、孫武、諸葛亮、王守仁、田豐等謀臣,鄭重地問道:“商議到這裏,局勢已經十分明了,諸位愛卿是否贊同出兵倭國,翦滅織田信長?”

“臣贊成女王的提議!”孫臏率先支持卑彌呼。

孫武撫須頷首:“信長野心勃勃,勾結李唐,宜盡早除之,免得養虎遺患!”

“亮附議!”年輕的諸葛亮有些低調,話語並不是太多。

一直沒有開口的穆桂英最終吐出了一句話:“陳湯曾經說過,犯強漢者雖遠必誅,既然織田信長蔑視我大漢的國力,是時候給他點顏色瞧瞧了!”

既然三大智囊都同意進軍日本島,劉辯決定拍板贊成,調集一支兵馬揚帆出海,進攻日本島,反正李斯給造了五百多艘船,正好派上用場。

“啟奏陛下,錦衣衛收到了來自巴蜀劉備的書信!”劉辯還未開口,門外忽然響起了文鴦的啟奏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