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一十一章 水至清則無魚(第2/2頁)

這樣一來,七個顧命大臣已經定下了六個,剩下最有資格當選的自然首推三公之一的孔融,其他有資格入選的還有農部尚書徐光啟、學部尚書顧雍,以及工部尚書何珅,還有剛剛從署理轉正的醫部尚書步騭。

但孔融感覺情形有點不妙,滿朝之中論資格與地位,自己僅次於陸康,若是天子打算讓自己擔任顧命大臣的話,只怕早就召喚自己出列了吧?

“莫非陛下惱怒我與陸康走的太近?”已經年近五十歲的孔融在心中暗自揣摩,心中有些惴惴不安,“可是推德妃為皇後也沒錯啊?老朽實在找不出來後宮中誰更比德妃有資格為後!”

劉辯目光從孔融身上掠過,緩緩落到了圓滾滾,胖乎乎的何珅身上:“最後一位顧命大臣——工部尚書何珅!”

何珅兩條眉毛一挑,一雙金魚眼快速的眨了幾下,緊走幾步來到大殿中央:“謝陛下器重,臣一定誓死效忠陛下,陛下指到哪裏臣打到哪裏!”

前面的六位顧命大臣沒有太大的爭議,論人脈論地位論資歷論貢獻,都能服眾。而何珅則差了一些,與許多正直清廉的大臣們尿不到一個壺裏,總是給人留下一個阿諛奉承,投機取巧的感覺。

但劉辯任用何珅有自己地目的,一來何珅是何太後的傳聲筒,能夠幫助何太後了解朝廷上發生的事情,及時掌控後宮,不讓武如意翻起浪花。二來何珅這個人比較圓滑,關鍵時刻能出來和稀泥背黑鍋,把死水給攪合。而且步騭、步練師兄妹都是何珅提攜起來的,有步騭的鼎立支持,何珅也能在顧命大臣中站穩腳跟。

雖然何珅的缺點同樣鮮明,但到目前為止還沒有發現他犯錯,在錦衣衛的嚴密監督下,還沒發現何珅貪贓的蛛絲馬跡。俗話說“水至清則無魚,人至察則無朋”,這句話放之四海而皆準,在朝堂上也是一樣,用人一看其長處,二看對自己有沒有用處。再說這只是一個短期的顧命內閣,最多也就維持一年的時間,並不是自己的托孤大臣,用何珅也沒什麽閃失。

不過,劉辯也知道讓三公之一的孔融落選有點不太好看,所以就把前往台灣頒布聖旨的魯肅排除在了顧命大臣之外,算是給孔融一個安慰,給他一個台階,畢竟位高權重的吏部尚書也陪著落選了。

看到孔融臉色難看,劉辯笑笑:“孔司空既要擔任司空之職,還要兼職禮部,公務繁忙。這顧命內閣就不勞煩你了,好好保重身體吧!”

聽了天子的話,孔融的臉色好轉了一些,順著台階就下來了:“顧命多是一些軍政大事,老臣對軍事一竅不通,就不屍位素餐了!”

任命完了七位顧命大臣,劉辯招呼禦案旁邊六歲的兒子劉齊出列,正色叮囑道:“朕不在金陵的這段時間,軍機大事由七位顧命大臣來決斷,你依舊要每日來早朝聽政,磨礪自己,不可懈怠,要多聽多學多問。”

“孩兒謹遵父皇聖諭!”六歲的劉齊穿著太子服,稚聲嫩氣的答應一聲。

就在這時,佇立在劉辯旁邊的賢妃穆桂英上前一步,拱手道:“陛下,臣妾有本啟奏!”

自從前年李世民跨海偷襲金陵,穆桂英幫著防禦之後,劉辯傳下聖旨,允許穆桂英入朝參議軍事。但參議軍事與參議朝政不同,穆桂英只是在有軍國大事傳到金陵的時候才會來太極殿旁聽軍事計劃,發表自己的看法,平日裏太平無事的時候也是不敢登朝。而且穆桂英也非常謹慎,在朝堂上的時候支隊軍事發表看法,對政事充耳不聞,一言不發。

穆桂英突然在這時候站了出來,劉辯用腳趾頭都能猜到穆桂英想什麽,有些為難的道:“愛妃有什麽本?直說無妨!”

穆桂英態度堅定的道:“陛下,臣妾請求隨禦駕南征交州,保家衛國,請陛下成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