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零九章 不破蠻夷,誓不還朝!(第2/2頁)

又讓蔡琰吩咐貞德:“你先跟著蔡夫人暫住幾天,向她學習一下漢語。你放心,遲早有一天,我大漢的鐵蹄會踏上羅馬的土地,我大漢的旗幟會插上羅馬帝國的都城。至於埃及艷後,朕會設法搭救,到時候出征南方,也請貞德姑娘隨軍出征!”

聽了蔡琰的翻譯之後,貞德一雙漂亮的眸子閃著明亮的光彩,學著大漢的禮節說道:“多謝皇帝陛下成全,貞德樂意為大漢效勞,奉獻我的力量,為陛下馳騁沙場!”

當然,貞德說的話都是通過蔡琰翻譯之後,劉辯才能聽懂。

貞德與蔡琰離開含元殿之後,劉辯立即趕往太極殿,同時命宇文成都敲響宣武門城樓上的顰鼓,召文武百官入朝共商對策。

聽到乾陽宮響起了顰鼓之聲,整個金陵城及附近的文武,凡是五品以上的官員都以最快的速度來到太極殿共商對策。

在劉辯把南方的局勢向文武百官詳細介紹了一遍之後,就責令兵部尚書劉伯溫主持本次軍議,讓孫臏、陳平、田豐、蒯良等兵部的官員踴躍發言,群策群力,共商對策。

目前除北方形成了僵持局勢,四方大軍在幽州對峙,誰也不敢輕易動手之外,在中原也形成了對峙局勢。

去年冬,因為曹丕之死,劉辯與曹操翻了臉,從中原的許昌、譙郡,再到冀州的南皮、陽信全面對峙,發生了多次小規模戰爭。這讓西漢的文武百官彈冠相慶,歡呼雀躍,看到了扭轉劣勢的希望。

於是各懷鬼胎的三大勢力開始抱團發力,劉掣命李廣提兵三萬進入洛陽聽候楊素的調遣,組建了十萬兵力的洛陽兵團,進軍虎牢關,虎視宛城。

同時朱元璋留下朱棣、李文忠坐鎮涼州,自己與徐達提兵五萬抵達長安,與呂布、周亞夫組成了總兵力十五萬人的長安軍團,準備進攻武關。與楊素東西呼應,一起進攻宛城。

就在西漢調兵遣將,籌備的熱火朝天,等著曹操與劉辯殺的兩敗俱傷之時坐收漁翁之利,沒想到還沒過年,曹操就與劉辯火速達成議和,並且被加封為漢魏王。這登時讓西漢文武如同吃了一根魚刺,如鯁在喉,要多不舒服就多不舒服。

曹操在劉辯手底下吃了大虧,在親自率兵北上的同時,命司馬懿、張燕、史進、司馬錯等人率領兩萬人進入陳留、許昌一帶輔佐曹仁,與程昱、於禁等人一起扼守富庶的中原,西防洛陽,南禦宛城,保持十二分的警惕。

在曹操突然變臉,與劉辯化幹戈為玉帛之後,西漢朝廷失去了一臂之力,面對著固若金湯的嶽飛軍團,也不敢貿然進攻,便在洛陽、長安兩地暫時駐兵,尋覓戰機。只要能夠發現機會,便伺機出動,爭取一鼓作氣拿下宛城,席卷東漢的荊北及揚州北部地區。

劉辯去年在襄陽召開的軍議當時制定的戰略是南北以防禦為主,命中路的嶽飛軍團進攻長安,爭取一舉拔掉這座要塞,把司州與雍涼從中間斷開。但沒想到蘇秦的出現把三大勢力合縱了起來,這還不算完,又把劉裕與趙匡胤拉攏了過去,這樣一來嶽飛軍團已經處在了下風,若沒有別的大兵團支援,根本無力攻入長安。

於是劉辯當朝做出決定:“傳朕旨意,命嶽飛軍團下一步的戰略以防禦為主,擋住西漢的入侵,朕準備禦駕親征南方,實現天子禦國門的誓言!待朕將貴霜蠻夷逐出漢土之後,再向西發力,收復洛陽、長安!”

聽了劉辯的話,陸康、荀彧帶領著滿朝文武一起勸諫:“陛下……南方濕熱,瘴氣叢生,多有各種蚊蟲毒蛇,陛下乃是萬金之軀,豈能親自犯險?當派遣一員大將南征便是!”

劉辯高高端坐,目光如炬,聲如洪鐘,慨然道:“將士們為朕的天下出生入死,浴血死戰,他們都不怕瘴氣蚊蟲,朕作為江山之主,又豈能貪生怕死?朕既然說過天子禦國門,就絕不是一句空話,這次貴霜蠻夷大軍壓境,朕當親提十萬雄師,驅除蠻夷,恢復漢土,不管三年還是兩載,不破貴霜,誓不還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