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零六章 你有張良計,我有過墻梯(第2/2頁)

看到唐軍來勢洶洶,李靖大軍向南撤退了五十裏,與衛青大營靠的更近一些,而且對於曹操的承諾不敢完全相信,萬一曹操背棄盟約,突襲斷了本方後路及糧草供應,那麽十六萬人馬將會陷入絕境。故此李靖撤出一部分兵馬加強對補給路線的防禦,對李唐大軍采取守勢,用持久戰來消耗唐軍的銳氣,勒令各路兵馬不許主動戰。

鐵木真看到唐軍來勢洶洶,而且冀州的曹操也重兵來犯,一副勢不兩立的架勢,便下令達奚長儒放棄範陽退守逐鹿,讓前線戰場變成四方角力的曠野。

這樣一來,幽州的中部地區只剩下了公孫瓚、冉閔死守的薊縣孤城,南有曹操二十萬人馬,東南有李靖、衛青的十六萬兵力,正東與正北則是李績、李牧統領的二十五萬唐軍,正西是匈奴、鮮卑、烏桓的十三萬聯合軍隊。

“現在守著薊縣已經沒用了,只能遭到各方輪流進攻,最好的策略就是撤出薊縣,讓各路諸侯火並。”

李靖與衛青等人軍議之後,做出了如上決定。並派人修書給公孫瓚,請他率軍護送薊縣城裏的百姓們撤出來,漢軍會在沿途接應,抵擋唐軍或者胡人的劫掠掩殺,護送薊縣的百姓安然無恙的南下青州。

公孫瓚卻不這樣認為,對李靖的建議一口回絕:“薊縣城內有上百萬石糧食,足夠我麾下的兵馬支撐五年。各路諸侯勾心鬥角,最危險的地方就是最安全的地方,倘若我公孫瓚撤出了幽州,天下再也沒有立足之地也,寧死不撤!”

按照李靖的意思,最好的選擇就是接應公孫瓚僅剩的五萬人馬,以及薊縣城內的七八萬百姓南下,退守章武、南皮一帶,撤出幽州戰場,讓曹操、李唐、鐵木真先火並一場,再卷土重來坐收漁翁之利。而現在公孫瓚不肯放棄薊縣,李靖只能繼續率軍在幽州南部呼應公孫瓚,繼續攪合在這一團渾水之中。

消息傳到金陵,劉辯搖頭嘆息一聲:“公孫瓚真是鼠目寸光,缺乏遠見!只要把百姓們安全撤出來,何必計較一城一地的得失?勝敗乃兵家常事,卷土重來未可知,而現在只能讓李靖陪著他繼續在幽州耗下去,與鐵木真、李唐相互對峙!”

孤城薊縣早晚守不住,公孫瓚殘余的兵力遲早都會覆滅,劉辯決定給冉閔再次修書一封,爭取他歸順大漢,為國效忠。畢竟四面開戰,壓力巨大,能得到勇猛過人的冉閔加入,將會讓大漢如虎添翼。

劉辯揮毫潑墨再次給冉閔寫了一張手書,但上面只有十六個大字:“抗胡砥柱,民族脊梁。若為國戰,漢家棟梁!”

多余的字再也不寫一個,劉辯相信如果冉閔是個漢子,這十六個字對他來說勝過千言萬語,勝過絮絮叨叨。若有一天薊縣城破,公孫瓚覆滅,有這十六字作為鋪墊,一定會讓冉閔歸漢。

劉辯喚來展昭,把尚師徒獻上的寶馬“颯露紫”交給他,吩咐展昭帶著自己的手書與寶馬去一趟幽州薊縣,親手交給冉閔,表達大漢天子的器重之意,希望有一天冉閔能夠為大漢效力,馳騁沙場。

“陛下放心,臣一定會親手把書信與寶馬交給冉閔!”展昭拱手領諾,以最快的速度離開乾陽宮,出了金陵度過長江,向北方疾馳而去。

展昭前腳剛走,忽然有守門的禁軍校尉快馬來到乾陽宮門前求見天子,來到麟德殿之後跪地施禮:“啟奏陛下,南城門來了一個金黃色頭發,高鼻梁,白皮膚,藍色眼睛,說話嘰裏呱啦的女人要闖進城來。廖化將軍與她交涉無果,此女強行闖城,動起手來,把廖將軍打下馬來,樊梨花將軍已經從西門趕了過去,請陛下定奪!”

“金黃色頭發,高鼻梁,白皮膚,藍色眼睛,說話嘰裏呱啦?這不是標準的大洋馬麽?”劉辯拍案而起,吩咐道,“給朕備馬,朕要親自去城門看看來的何方妖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