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八十九章 木秀於林風必摧之!(第2/2頁)

劉辯相信,手中握著牌遲遲不出的李世民一定是在等待良機,只要讓他嗅到可以殺死獵物的味道,一定會毫不猶豫的亮出獠牙,從海上蜂擁進入青州。讓東漢治下遍地烽火,首尾難顧。

“咳咳……說起來朕的處境也不比曹操好到哪裏去啊!”

局勢分析到這裏,劉辯感慨一聲,“木秀於林,風必摧之,在天下諸侯的眼裏,朕就是最大的敵人。只有打敗朕才能讓他們百尺竿頭更上一步,所以無論李唐還是貴霜,都把目標瞄準了朕!”

陳平拱手提醒道:“還有草原上的胡人聯盟,匈奴、鮮卑、烏桓聯合起來將近十萬之眾,也不可等閑視之!”

最後由劉伯溫做出總結:“目前來說,上上之策是與曹操繼續維持表面上的聯盟,待西、南、北任意一個戰場破局之後,我軍才有應對曹操的能力。而與曹操兵戎相見,那就是最糟糕的結果,稍有不慎便會陷入滿盤皆輸的局面!”

孫臏頷首:“目前來說,三面開戰,我大漢國力已經達到了最大供應程度,若是再與曹操起了幹戈,縱然還有三十萬人馬可以調動,但糧草、物資卻已經無法維繼。故此,只要有一線與曹操化幹戈為玉帛的局面,就絕不能輕言開戰!”

劉辯雙眉微閉,蹙眉思忖。

這些年來,東漢的大軍連年征戰,消耗了大量的糧草物資,若不是靠著荀彧、張居正、王猛、顧雍、王守仁、長孫無忌、謝安這些各朝各代的超級內政強人調度籌措,百萬大軍南征北戰早就糧草不繼掉鏈子了。別看這些內政型人才平時不顯山不露水,若是沒了他們的背後支援,東漢根本沒有現在的局面。

就像漢朝的開國三傑,眾人都誇贊韓信的統兵之才,崇拜張良的神機妙算,卻都經常忽略蕭何的功勞,而恰如劉邦所說“夫運籌策帷帳之中,決勝於千裏之外,吾不如子房。鎮國家,撫百姓,給饋餉,不絕糧道,吾不如蕭何。連百萬之軍,戰必勝,攻必取,吾不如韓信”,韓信張良的功勞固然功高蓋世,但誰也敢說蕭何的作用不及張、韓?

“呵呵……看來朕只能與阿瞞議和啊!”劉辯笑笑,“無妨、無妨……識時務者為俊傑,朕也不是一根筋的逞強好勝之徒,派人與阿瞞議和就是了。”

頓了一頓,劉辯又問:“以諸位愛卿之見,阿瞞是否會與朕議和呢,還是會因為喪子之仇,鐵了心與朕兵戎相見?”

陳平出列分析道:“以臣之見,曹操亦是四面環敵,與我軍開戰同樣弊大於利,除非無路可走,否則曹操應該不會選擇兵戎相見。臣竊以為,目前對於曹操來說,最想要的是面子,只要陛下能夠讓曹操保住顏面,這場危機定然會化解。”

“若是朕不給曹操台階找回面子,那麽曹阿瞞又會如何抉擇?”劉辯蹙眉追問。

孫臏分析道:“若如此,曹操十有八九會重兵截斷李靖的糧道。臣以為,曹操近期必然會集結兵力虛長聲勢,試探陛下的反應,若是陛下能夠讓曹操找回面子,那麽李靖軍團糧草無憂,若陛下不給曹操台階下,那麽曹操定然會惱羞成怒,重兵切斷李靖糧道。”

說起來,賈詡斷李靖糧道的策略並不是太高深,不僅僅是孫臏、陳平、劉伯溫這樣的頂級智囊能夠推測出意圖,就是劉辯也能看出來。

但看得出來歸看得出來,這一招就是無解的招數,就像鬥地主的時候明知道對方手裏有大小王,你也是無計可施,因為這就是劉辯的軟肋,被賈詡一眼就抓住了,逼迫劉辯不得不乖乖就範。要麽主動向曹操求和,要麽曹操就假戲真做,徹底與劉辯撕破臉皮,切斷李靖的糧道和歸路,將東漢的十六萬大軍困死在北方。

當然,劉辯還有一條路可走,就是由山東半島通過海上對李靖軍團進行補給,但渤海灣風大浪高,況且李唐水師虎視眈眈,或許偶爾送一次糧草可以,但長期送肯定是不行,說不定哪天就便宜了李唐。

“那就派人議和吧!”劉辯大手一揮,做了決定,“蒯異度,你去一趟冀州,摸摸曹孟德的底線?怎樣才會與朕化幹戈為玉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