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九十七章 開弓已無回頭箭(第2/2頁)

聽著滿堂文武的議論,關羽一臉惆悵,忽然明白想要化幹戈為玉帛幾乎是不可能的事情。

看來這不是劉備一個人的意願,在張飛與東漢軍開戰之後,劉備手下的文武知道沒了退路,害怕劉辯進入巴蜀之後秋後算賬,所以鐵了心與東漢對抗到底,想要說服他們,何異於癡人說夢!

而且劉辯之前曾經對自己許諾過,在自己返回荊州之前不會對孫策動兵,但現在不知道是劉辯忘記了當初的承諾,還是失去了耐心,看樣子是要強攻襄陽了。另外劉辯沒把孫尚香送來巴蜀,而是把孫尚香放回襄陽,這也頗為出乎關羽預料,心中五味雜陳,不知道該相信劉備還是劉辯?

這一刻,關羽忽然覺得自己就像一個孩子,面對著兩頭頂角的野牛,卻不自量力的想要把它們分開,甚至是重歸於好,實在是可笑!

“愚弟病情初愈,不勝酒力,暫時告辭了!”關羽忽然起身,不等劉備說什麽,拱手而去。

關羽走了之後,滿堂文武更加肆無忌憚的討論該如何救援孫策,一定要幫助孫策守住襄陽。只有襄陽保住了才能保住荊南,只有荊南保住了,巴蜀才有屏障,才能有個唇齒相依的同盟。

杜如晦拱手道:“襄陽告急,只靠著張三將軍的兵馬怕是解不了襄陽之圍,必須調遣一員大將前往上庸統率關候的兵馬,攻打嶽飛的背部,救援襄陽。”

“杜大人所言極是,上庸的兵馬距離嶽飛大營不過區區一二百裏,是該出兵了。”在張松、黃權的帶領下,眾人一致贊成杜如晦的提議。

“可是該派誰去上庸統兵呢?”劉備猶豫不決,從關羽手中收回兵權之後,一直拖了七八天,依然沒有拿定合適的人選。

“我提議由劉德輿將軍前往上庸坐鎮!”魏文通站起來舉薦劉裕,“聽聞劉德輿在漢中訓練的兵馬精銳驍勇,況且又是大王的堂弟,除了德輿將軍之外再也無人可以但此重任了。”

“嗯……我也覺得德輿將軍足堪大任!”杜如晦撫須贊成。

劉裕高興的起身朝劉備及眾將施禮:“兄長,諸位將軍大人,為了拱衛巴蜀,遏制東漢的擴張,劉裕願親赴前線,率兵解襄陽之圍。雖赴湯蹈火,在所不辭!”

劉裕的能力劉備自然心知肚明,可之前法正的告誡言猶在耳,人心不足蛇吞象,真讓劉裕大權在握,天知道會不會應驗法正的擔憂?

“漢中富庶,又是戰略要沖,其地位不在成都之下,若是調德輿前往上庸統率兵馬,又該讓何人鎮守漢中?”劉備左右為難,猶豫不已。

劉裕拱手道:“請兄長另外派遣一名太守去漢中坐鎮便是,小弟從漢中再提一旅之師,會合上庸的兵馬,共解襄陽之圍。”

劉裕敢說這番話,心中早就成竹在胸,整個漢中的兵馬都是自己招募的,整個漢中的大小官吏都是自己任命的,就算劉備親自去,自己也能把他架空。只要能把關羽的兵權給爭取過來,就可以讓自己實力大增。

房玄齡頷首道:“德輿將軍所言可行,大王不必再猶豫了,若是錯過了救援襄陽的機會,悔之晚矣!”

既然連房玄齡都支持,又實在抽不出大將,劉備只好同意:“既然如此,德輿你就從漢中率領一半人馬去上庸會合雲長的兵馬,與翼德南北呼應,全力解襄陽之圍。”

劉裕大喜過望,拱手道:“兄長請放心,小弟一定不辱使命!”

劉備又對杜如晦、魏文通道:“由如晦前往漢中擔任太守,文通你跟著德輿擔任副將,一塊去救援襄陽吧!”

杜如晦與魏文通一起拱手領命:“謹遵大王之命!”

軍情緊急,眾文武無心再飲,紛紛告辭。

待眾人離去之後,劉裕對劉備道:“兄長不必憂慮,小弟這次去上庸定要殺嶽飛個丟盔棄甲,輕松解襄陽之圍。且看看小弟為你準備的什麽禮物,定能讓兄長拋棄一切憂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