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二十七章 鐵索連環(第2/2頁)

與諸葛亮閉門死守不同,蔡瑁、張允率領得勝之師溯江而上,擂鼓呐喊向傅友德的水師發起猛攻。雙方再戰一場,由蔡瑁、張允訓練的水師憑借著嫻熟的水性占盡上風,再次擊沉了十余艘蜀軍船只,射殺了兩千余人。

傅友德屢戰屢敗,只能率部向上撤退至猇亭附近,躲進船塢之中,由吳班率領的陸軍在岸上用弓弩掩護,才扛住了蔡瑁、張允的追襲。

若是長江水路被漢軍控制,那麽蜀軍的糧草補給就只能依靠路途艱難的山路供應,這對於蜀兵的士氣將是一個沉重的打擊,所以江上控制權絕不能拱手相讓。龐統絞盡一番腦汁,終於有了良策,連夜輕騎直奔傅友德水師大營,獻上自己的妙計。

“蔡瑁、張允久居荊楚,他們麾下的士卒深諳水性,我軍一時之間難以爭鋒。傅將軍可命人用鐵索將所有的戰船連接起來,用連環船與漢軍對壘。如此一來,即便遭到猛烈的撞擊,我軍的戰船也不會搖晃的太厲害!”龐統手搖羽扇,把自己的計策娓娓道來。

“多謝先生指點,某定當一血連敗之恥辱!”傅友德聞言大喜,連聲向龐統作揖致謝。

送走了龐統之後,傅友德召集軍中所有鐵匠,日夜趕工鍛造了數千丈鐵索。然後把所有戰船的首尾連接起來,按照大船配大船,小船配小船,或者三十艘一排,或者二十艘一排,並且在兩艘船只之間鋪上了船板,可以彼此接應,首尾相顧。

蜀軍的連環船造成之後,在江面上果然如履平地,大大的改善了士兵暈船乏力的狀況。傅友德令旗一揮,與嚴顏率兵出了船塢,順江而下殺奔蔡瑁、張允駐兵之處。

聽聞蜀軍主動出擊,蔡瑁、張允大喜過望,下令擊鼓迎戰。

當看到蜀軍的戰船在江面上鐵索連環,逶迤而來,如履平地之時,心中不由得暗叫不妙。但大戰一觸即發,蔡、張二人也只能硬著頭皮,催兵向前迎戰。

轉瞬之間,雙方廝殺在一起,江面上弓弩雷發,殺聲震天。有了鐵索連環的戰船,蜀軍占盡上風,之前左搖右晃的劣勢不復存在,彼此支援,首尾呼應,直殺得漢軍水師節節敗退。

“轟隆”一聲巨大的撞擊聲,傅友德指揮著連環船與張允乘坐的鬥艦撞在一起,狼花四濺,木屑紛飛。雙方的士卒鼓噪呐喊,揮舞著刀槍接舷死戰。

“漢將還不受死?”

傅友德手提吸水提爐槍縱身一躍登上了漢軍的船只,身後數十名精銳的刀斧手銜尾而上。傅友德長槍飛舞,殺的漢軍紛紛落水,在亂軍之中正與張允迎面相遇,刀槍相交,戰無十合,一槍刺張允於船下。隨著幾個浪花翻滾,瞬間就不見了蹤影,只在江面上流下一團血漬。

就在傅友德槍挑張允之時,嚴顏也率領著一組戰船猛攻蔡瑁。船上的蜀軍皆是嚴顏親自訓練的弓弩手,射術精湛,隨著嚴顏不停的揮舞令旗,用一波一波的箭雨猛射蔡瑁軍,殺的漢軍傷亡慘重。

聽聞張允戰死,蔡瑁料敵不過,只得鳴金收兵,聚攏了殘兵敗卒順著長江向洞庭湖方向撤退,投奔水師都督韓世忠去了。這一戰損失慘重,被蜀軍奪走戰船二十余艘,撞沉二十余艘,傷亡了八千余人,將之前積累的優勢全部葬送。

傅友德一雪前恥,躊躇滿志的揮師向東,順著長江卷土重來,再次直抵公安城下。與張飛的陸軍營寨唇齒相依,水陸合圍公安,日夜鼓噪呐喊,挑釁叫陣。諸葛亮掛起免戰牌,任憑蜀軍百般辱罵,只是死守不戰。

劉辯在江夏接到了公安的戰報之後,立即召見陸文龍,吩咐他引兵五千離開江夏前往公安協助諸葛亮抵禦張飛。同時冥思苦想破敵之計,如何才能花最小的代價挫一挫張飛的銳氣?若是派遣姜松出馬,也只能略勝張飛一籌,於大局無補,要想取得決定性的勝利,還得出良策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