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六十九章 金榜題名,名落孫山(第2/2頁)

“朝樂朗日,嘯歌丘林。

夕玩望舒,入室鳴琴。

五弦清激,南風披襟。

醇醪淬慮,微言洗心。

幽暢者誰,在我賞音。”

並不是什麽長篇大論,也不是李白要求的七言絕句,滿篇就五句話,寥寥四十個字。但仔細的品味了許久之後,李白最終放下了準備劃叉的毛筆。

“這篇短詩寫的倒是有些水準,看來這謝安倒是有些才華!”李白暗自沉吟,“我李白也不是睚眥必報的小人,你找天子托了關系,我改變命題,咱們算是一報還一報。你謝安的詞賦寫的不錯,我放你一馬!”

打定主意,李白就在用金粉裝飾了的榜單上寫下了謝安的名字。

放下筆墨,李白再次拿起了長孫無忌的答卷,看完之後眉頭皺起:“這詞賦寫的雖然流暢,但卻把大自然的美景與治國之道聯系到一起,沒有文人墨客的瀟灑,功利心太重。落榜!”

李白連午飯也顧不得吃,花費了一下午的時間批閱完了全部奏折,最後圈定了金榜題名的四個考生,從第一名到第四名依次是:吳殤、王璨、徐幹、謝安。

刷掉了皇帝欽點的長孫無忌,以及何珅、馮淑儀等人舉薦的人選,李白心中有些忐忑。胡亂的審閱了一下其他幾個監考官提名的人選,也沒有再行使否決權,下令貼出金榜,將中了進士的人選公布。

榜單公布的那一刻,五百名考生圍了個水泄不通,上榜者或者謝天謝地,或者攥拳慶幸,甚至仰天長嘯;而落榜者則垂頭喪氣,心灰意冷,甚至淚沾衣襟。

“唉……詩詞歌賦非我擅長,在主考大人出了命題之後,我就知道要名落孫山了。”

長孫無忌掩去失望之意,向在驛館中同居了半月的謝安拱手道賀,“倒是恭喜謝兄金榜題名了!”

謝安盡量的克制著心頭的喜悅,向長孫無忌拱手道:“只是運氣好些罷了,我倒是替長孫兄不忿!論詩詞歌賦非你所長,但論治國之道,在這五百考生中,怕是沒人能勝過你!真不知道李侍郎為何竟然如此率性而為,出了一道這樣的命題?”

長孫無忌苦笑一聲:“呵呵……謀事在人成事在天,得之我幸失之我命!長孫無忌命中如此,終究是我欠缺才華,在藝術上不及謝兄,以至於名落孫山,我誰也不怨,只怪自己學識淺薄。”

“不知長孫兄作何打算?不如留在京城深造一年,廣交有識之士,兩年之後再應試,或許能夠金榜題名,也不一定!”謝安不忍心看好友難過,試著安慰道。

長孫無忌搖搖頭:“算了吧,兩年的光陰太久。而無忌也不是那種耐著性子讀書的人,我還是遍遊天下來得好,去洛陽或者鄴城碰碰運氣吧。比起吟詩作賦來,我長孫無忌更想踏踏實實的做一番政績,為民解憂。”

“那回驛館之中,你我痛飲三杯,明日再走如何?”謝安試著挽留。

長孫無忌淡然一笑:“天下無不散的筵席,再留下來也是傷心之地!趁著時候還早,城門未關,我還是出城吧!”

謝安沉吟片刻,點點頭;“我送你!”

待考試的榜單貼出去之後,學部左右侍郎李白與陳琳,帶著三個郎中離開了翰林院,乘坐馬車直奔乾陽宮,向天子匯報這第一屆院試的情況。

劉辯也一直在等待第一屆科舉的結果,看看能否網羅到幾個山野遺賢,更重要的是把長孫無忌與謝安這兩條大魚給網上來。

本來,劉辯也可以直接提拔他們,但琢磨著既然兩個人主動來參加院試,還是讓他們以應屆進士,甚至是狀元、榜眼的身份出仕,更好一些。等他們展現出了自己超人一籌的能力,名垂青史之時,也可以讓自己博得慧眼識人之名。

待李白等人施禮完畢,劉辯接過榜單飛快的掃了一眼,發現謝安的名字赫然在榜。更加興奮的是,陳琳的提名中竟然有“謝玄”的名字,而且李白的考場中除了謝安之外,還有王璨、徐幹這倆才子,隱約記得是“建安七子”之中的人才,只是卻沒有看到長孫無忌的名字,不知又是何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