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四十七章 入得寶山豈能空手而歸?(第2/2頁)

看看天色已經迫近傍晚,天空烏雲密布。徐庶吩咐軍廚設宴款待衛卿,為他接風洗塵,待雨住雲收,天氣放晴之後再攻打江夏不遲。

為了討好新來的三軍主將,軍廚拿出了看家本領,做了一頓色香味俱全的大餐,勾得眾將校食指大動,筵席上談笑風生,各個卯足了勁準備大快朵頤一場。總算送走了人見人厭的“常扒皮”,當浮一大白!

眾將正要按照座次入席,忽然營門外馬蹄聲起,守門的軍士來報:“太史子義將軍從武關趕到!”

原來給太史慈送詔書的使者與衛卿、劉伯溫一路同行,此刻正在軍營中用餐,準備雨勢稍住之後再繼續趕路。未曾想還沒動身,太史慈卻已經從武關趕到了江夏,使者只好上前施禮相見,從行囊中取了天子的詔書交給太史慈。

太史慈三天之前接到了嶽飛的調令,當即把鎮守武關的印綬交給趙匡胤暫時掌管,命張郃作為副將輔佐,待常遇春到來之後再將印綬交割。太史慈過人光明磊落,胸襟坦蕩,並沒有因為趙匡胤上次不救自己而耿耿於懷,而是以公事為重把將印交給了趙匡胤。

為了早日拿下江夏,太史慈一路快馬加鞭,冒雨趕路,此刻與手下的百十名親兵早就被雨水澆透了全身,如同從水中撈出來一般。沒想到的是,剛一進入江夏大營,就接到了讓自己重回武關鎮守的聖旨。

好在太史慈性格豪爽,倒也不以為意,擡手抹了一把臉頰上的汗水,自嘲的道:“無妨,無妨,某就當千裏迢迢來江夏赴宴好了,吃完這頓飯,慈就撥馬返程!”

由於自己的到來,搶走了太史慈的主將位置,衛卿心中很是歉疚,攬著太史慈的肩膀挽留道:“既來之則安之,從武關到江夏千裏迢迢,子義將軍既然來了,怎能空手而歸?我看江夏城中的兵力已經不足三萬,而且士氣低落,人心惶惶,糧草捉襟見肘,破城只是三五天的事情。還是請子義將軍擔任主將,卿為副將,攻破江夏撈點戰績之後,子義兄再回武關不遲,也不至於兩手空空的白跑一場!”

“哈哈……衛國舅能有這番話,俺太史慈就滿足了!這主將就由你來做吧,比起坐鎮帥帳來,俺太史慈更喜歡上陣殺敵!某也不是沒有自知之明,論舞刀弄槍,我太史慈誰也不服,但論調兵遣將,我還真是差點火候,甚至還不如那趙匡胤呢!”太史慈也不推辭,爽朗的大笑一聲,在酒筵上盤膝坐了,端起大碗仰頭一飲而盡。

諸葛亮神色莊重的站了出來,懷抱羽扇施禮道:“諸位將軍,適才亮圍著江夏城走了一圈,只見城頭上的守軍軍心渙散,鬥志全無。故此,亮決定鬥膽走一趟江夏城,拜見劉表,憑借著三寸不爛之舌說服劉表開門歸降,兵不血刃的拿下江夏。”

“若是如此,那自然是最好不過!”

聽了諸葛亮的話,衛青與眾將俱都齊聲叫好,又同時對諸葛亮表示擔憂:“派人勸降自然是上上之策,若是能夠兵不血刃的拿下江夏,免去刀兵之災,自然是萬民之幸。但孔明現在已經名聲鵲起,只怕劉表會不利於你,還是派遣一名能言善辯的斥候進一趟江夏,求見劉表,先試探下劉表的意思吧?”

諸葛亮卻是胸有成竹,搖扇笑道:“請諸位將軍放心,劉表正妻蔡氏乃是拙荊的親姨娘,論起來亮得喊劉景升一聲姨丈。而蔡瑁更是拙荊的親娘舅,料來不會為難於亮;而且就算為了拙荊考慮,亮也得想方設法的勸降劉景升,保他一條性命。還請衛將軍準許,讓亮連夜叫開城門,到江夏城中走一趟!”

衛青與其他眾將均沒想到諸葛亮與劉表竟然還有這樣的瓜葛,俱都連呼意外。衛青思忖片刻,最終點頭答應了下來:“既然孔明與劉景升有這層關系,那你就進城走一趟吧,若是能夠勸降劉表自然再好不過。若是劉表冥頑不靈,孔明也不必強求,先想方設法周護自己的安危,卿與諸將三日之內,必撥江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