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四十五章 騎虎難下(第2/2頁)

劉辯大喜過望,嶽飛肯定會在書信中對常遇春事件有個交代,正好可以解自己的燃眉之急,先找個台階下來,把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回頭再和常遇春慢慢計較。

拆開奏折,匆匆瀏覽了一遍。果然不出劉辯所料,嶽飛在書信中表示已經收到了對常遇春的彈劾信,而且已經修書嚴厲告誡常遇春,不得再犯同樣的錯誤。當前大戰在即,不可自亂軍心,所以自己把常遇春調到武關擔任主將,命太史慈前往江夏坐鎮,待戰事平息後回頭再追究常遇春殺降之事不遲。

劉辯把嶽飛的書信展示給滿朝文武,抱著和稀泥的態度說道:“既然嶽都督已經做出了安排,那就把這件事暫時擱置下來,讓常遇春戴罪立功。待平定荊北三郡,局面安定之後再做計較不遲。朕相信有嶽卿坐鎮,定然不會出什麽紕漏!”

關於常遇春的激烈爭辯,在嶽飛的奏折與劉辯和稀泥的態度下,就此擱置了下來。文武群臣又討論了一些其他方面的政事,早朝散去,百官各自忙碌去了,頭疼不已的劉辯也移駕含元殿稍歇片刻。

一上午的辯論讓劉辯口幹舌燥,剛剛吃了一塊冰鎮西瓜解暑,衛疆忽然來報:“啟奏陛下,家兄從故鄉趕來投軍,想要一睹聖上尊容,此刻正在宣武門外等候,不知該如何處置?”

西瓜在張騫出使西域的時候傳入中國,歷經三百多年的發展,到這個時期已經成為了非常普及的水果。古人是充滿智慧的,他們在寒冷的冬季把冰塊貯存在山洞中或地窖裏,到了炎熱的夏季依然還能保持冰凍狀態,拿來消暑降溫實在是難得的享受。

“衛卿?”

聽說衛青來投,劉辯頓時有些激動,把冰鎮西瓜推到一旁,迫不及待的下令:“快宣,快宣衛卿到含元殿來見朕!”

衛疆一臉愕然:“陛下如何知道微臣兄長名字的?”

幸好劉辯反應夠快,打著哈哈道:“不是你告訴朕的麽?說你有個兄長叫做衛卿?”

衛疆頓時更加迷糊了:“呃……原來小臣曾經向陛下提起過兄長?竟然一點都記不得了,真是慚愧!”

劉辯笑吟吟的岔開話題:“建業你可是曾經向朕提起過令兄飽讀兵書,各卷兵書倒背如流,現在來投,真是姍姍來遲。你速去宮門外把令兄請進來與朕相見!”

衛疆領命而去,不消片刻功夫就帶著被劉辯復活,這一世名字叫做衛卿的男子來到了含元殿面聖。

劉辯正襟危坐,悄悄打量作揖施禮的衛卿,只見他大約三十歲上下的年紀,身高七尺五寸左右,相貌堂堂,器宇軒昂,一雙眸子神采奕奕,舉手投足間充滿了自信。

“庶民衛卿拜見陛下,願吾皇早日掃蕩諸侯,重振漢室!”衛卿躬身參拜,語氣擲地有聲,不卑不亢。

面對著這位民族英雄,與霍去病並稱“大漢雙璧”的曠世名將,劉辯不由得肅然起敬。急忙起身拱手還禮:“衛先生不必多禮,朕早就從建業口中得知你熟讀兵書,胸懷韜略,論用兵之道,當今天下屈指可數。我大漢正是用人之際,先生因何姍姍來遲?”

衛卿莞爾一笑,謙遜道:“陛下別聽舍弟胡言亂語,庶民只是略通兵法而已,豈敢當此謬贊?並非庶民不來輔佐陛下,只是學術未成,不敢班門弄斧,徒惹天下英雄恥笑!”

常遇春被調走之後,江夏主將的人選就一直困擾著劉辯。太史慈武勇足夠,但謀略欠佳,是將才而非帥才,其他的幾個人程咬金、楊延嗣、徐榮也不是三軍主帥的最佳人選,諸葛亮現在還只是一個十四歲的少年,自然更不合適。而衛卿的及時出現,頓時讓劉辯撥雲見日,猶如破開了層層迷霧後見到了曙光。

“當初朕沒有直接把陳慶之推上主將的位置,以至於讓他的仕途步履維艱,以後朕不會再犯同樣的錯誤,朕這次要直接把衛卿推上三軍主將的地位!”

劉辯目光如炬,凝視著泰然自若的衛卿,在心裏暗自打定了主意。

“衛卿,你家中還有何人?”

劉辯端坐在禦椅上,看似無意實則有心的問道。希望能夠找到火線提拔衛卿的突破口,給他一個拜將封侯的理由,堵住悠悠蒼生的口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