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零三章 皮之不存毛將焉附(第2/2頁)

以上之人都是因功封賞,想必一個個歡天喜地。最後只剩下太史慈與趙匡胤,李靖隨著奏折特意寫了一封書信,在裏面痛批趙匡胤明哲保身的行為,當然對他的功績也提了一筆,最後請天子酌情處置。

“呵呵……你們不知道黃袍加身的趙大什麽品行,但朕卻是知道!他如果不顧一切的救援太史慈,那就不是趙匡胤了!”

劉辯雙目微閉,在心中暗自思忖,“孫猴子本事再大,又怎能逃出如來佛的五指山?就算他趙匡胤有野心,但天下的地盤已經瓜分完畢,我不給趙匡胤獨自統兵的機會,甚至不給他獨掌地方的機會,他又能分翻起多大的浪花?”

當即提起禦筆,親自擬定了對太史慈於趙匡胤的處置,兩人俱都有功有過,就算是功過相抵吧,既不賞也不罰,太史慈繼續擔任雜號將軍,趙匡胤則繼續擔任偏將軍。

在劉辯的主持下,三公與九部尚書群策群力,各抒己見,最終制定了對李靖軍團的封賜。接下來需要做的事情就是制定下一步的軍事戰略,究竟該把矛頭指向何方?

對於現在的劉辯來說,有四個方向可以展開軍事動作:第一,命李靖軍團跨過黃河,進入冀州與立足未穩的曹操、冉閔、公孫瓚三人正搶地盤。但仔細分析之後,就知道這是一條下下之策!

其一,曹操與公孫瓚表面上都是臣服於金陵朝廷的諸侯,若是沒有他們在袁紹背後捅刀子,李靖也不可能這麽輕松的完全占據青州。在師出無名的情況下貿然加入戰團,會落下過河拆橋的罵名,而且勢必會與曹操、公孫瓚反目成仇。若是曹操、公孫瓚、冉閔改變了戰略,同仇敵愾的話,那局勢就將急轉直下,風雲突變,所以進軍冀州無疑是下下之策。

第二條戰略:命李靖軍團直搗曹操後方,趁著曹操主力大軍在河北與公孫瓚、冉閔爭鋒的時候,橫掃他的後方,以席卷之勢平推兗州、豫州。

目前,曹操的總兵力已經發展到了二十五萬左右,在冀州境內與冉閔、公孫瓚爭奪地盤的人馬有十一二萬。鎮守並州的夏侯惇麾下有五萬人左右,鎮守陳留的曹仁麾下有六萬人左右,此外程昱、以及被武松用大樹砸傷之後大難不死的曹昂督兵三萬守衛濮陽一帶。

曹操的後方非常空虛,若是李靖軍團全力出擊,估計半個月就可以席卷整個曹操後方。但曹操既然敢在後方唱起空城計,就一定有他的算盤。劉辯相信,若是自己向曹操宣戰,將會失去大義不說,而且曹操定然會倒向洛陽朝廷。

若真的出現這樣的結果,以曹操現在的勢力,再聯合以楊、朱兩家為骨幹的洛陽朝廷,無疑將會擁有挑戰金陵朝廷的實力。

雖然洛陽的朝廷分化成兩大派系,但楊堅與朱元璋又是何等聰明之人?他們自然懂得“皮之不存毛將焉附?”的道理,雖然內部爭權奪利,但在對外作戰上卻保持一致。朱元璋給楊素拆了一次墻,成功上位,但自此之後在對外的時候卻不再使用這樣的手段。

楊堅與朱元璋都明白,以劉辯現在橫掃天下的勢頭來看,若是他們不能同舟共濟,抱團取暖,不出三年,必然會被劉辯橫掃天下。

就在李靖鯨吞袁紹,徐晃、霍去病打爆太平道的時候,洛陽朝廷並沒有閑著。楊堅、朱元璋知道了嶽飛的厲害,況且武關天險已經丟失,要想突破駐紮在宛城的嶽飛軍團,簡直是比登天還難。

在這種局面下,朱楊兩大派系達成了一致的戰略目標,放棄對曹操的壓迫,派使者緩和彼此的關系,結束對峙局面。同時將戰略重心西移,由朱元璋右路都督,率領嫡系朱棣、李文忠、徐達在長安悄悄集結兵力,準備司機吞並雍涼,消滅馬騰。

當然,馬騰、韓遂在雍涼經營了將近十年,要滅他們絕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因此除了朱元璋這一路之外,楊素擔任左路都督,率領楊玄感、楊林、楊廣、王雙等人走左路,與朱元璋齊頭並進,伺機討伐馬騰。

而呂布則率領本部人馬駐紮在函谷關進行防禦,東控洛陽,西拱長安,聯合皇甫嵩、朱儁兩大名將,保衛後方,免得被嶽飛軍團乘虛而入,直搗洛陽。只要能夠平定雍涼,繼而趁著劉備主力還在巴蜀征戰之際,一鼓作氣的拿下漢中、上庸等地,便有了與劉辯掰掰手腕的實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