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六十五章 背水列陣(第2/2頁)

徐晃喜出望外,向盧象升拱手道:“象升想到了什麽妙計,快快說來聽聽?”

盧象升大踏步的走到沙盤面前,指著廬陵城南三十裏外的蒲河,以及二十裏的瀘河:“這兩條河流並排向東,可助我軍大獲全勝。公明將軍、仲勛將軍、子羽參軍附耳過來,聽聽盧某這計策如何?”

徐晃及林沖、是儀聽完之後齊齊擊掌叫好:“此計可行,定能大破賊軍!”

既然眾將達成了一致,徐晃當即調兵遣將,命盧象升引兵一萬,迅速出城,前往瀘河上遊截斷水流。命林沖率兵一萬,在瀘河及蒲河之間的這段路途上設伏,命是儀率兵一萬據守廬陵,自己則帶了一萬人馬出城向南,背水列陣迎戰太平軍。

隨著嗚咽的號角聲響起,諸將各自引兵,按照計劃行事。

徐晃領著一萬人出了廬陵一路向南,走了二十裏,便來到了寬十五丈左右的瀘河邊上。這是廬陵境內最寬的一條河流,夏季水流豐沛,但由於此刻冬季尚未過去,因此河水只有五六丈寬,深度不過一丈有余。

徐晃命人在河面上搭了兩座浮橋度過,部將建議道:“天色尚早,不如再建幾座浮橋,免得退卻之時自相踐踏!”

徐晃撫須笑道:“放心好了,我軍退回來之時,這瀘河定然幹涸見底!倒是前面的蒲河之上應該多搭幾座浮橋,便於撤退!”

眾將校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這瀘河的水雖然比不上夏季,但也有五六丈寬,一丈多深,怎能說幹就幹?但軍令如山,眾將校也不敢多問,只能尊令行事。

大軍過了瀘河,向南走了十余裏,又來到了另一條平行流淌的蒲河面前。這條河流的水流量與河床寬度稍遜於瀘河,但河水也有三四丈寬闊,深達丈余。

徐晃再次下命在河面上搭建浮橋十座,然後全軍過河,在河對面背水列陣,靜候太平軍先鋒部隊的到來。

副將再次建議:“將軍,背水列陣的精髓在於置之死地而後生,我軍搭建這麽多浮橋,眾士卒都知道有退路,焉能戮力死戰?背水作戰的優勢無法發揮,以寡敵眾,恐不能取勝!”

“哈哈……你盡管依計行事便是!這浮橋可不僅僅只是給我軍留的退路,而是給太平軍準備的……”徐晃撫須黠笑,對於盧象升的謀劃佩服不已。

因地形而定計策,不墨守成規,這才是一個出色的將領該有的表現。在這方面自己欠缺變化,日後還需要像盧象升多多學習。

一萬漢軍忙碌了一日一夜,終於在蒲河上架起了十座浮橋。在蒲河北岸休整了一夜,然後全軍渡河,在南岸背水列陣,靜待太平軍先鋒部隊到來。

晌午時分,南面塵土逐漸飄揚了起來,遮天蔽日,腳步聲震天動地。

又過了片刻,便能看到黑壓壓的太平軍漫山遍野的席卷而來,如同蟻群一般。各種旗幟迎風飄蕩,雜亂不已,多數士兵並沒有甲胄,用的武器也是各式各樣,長槍、長矛、長戈、獵叉,甚至還有鋤頭、鐵鍬等農具。

與北方的軍隊比起來,太平軍最明顯的區別就是缺少馬匹。號稱十萬的部隊,看起來馬匹不會超過兩千匹。當然,背水列陣的徐晃部隊馬匹也多達不到哪裏去,只有寥寥數百匹。

“報!”

太平軍斥候飛快的來到陳玉成馬前:“啟稟義公將軍,徐晃率兵在蒲河南岸背水列陣,看起來要與我軍決一死戰!”

陳玉成率領偏將登高遠眺,看了一會大笑道:“哈哈……這徐晃無謀之輩也!以為看了兩本兵書,就成了兵仙。韓信的背水列陣,乃是因為背後河寬水急,將士們無路可退,所以才會背水死戰。韓信又以奇兵偷襲了趙軍大營,遍插旗幟,所以才能大破趙軍!而今,徐晃竟然在河上搭了十座浮橋,生怕自己的隊伍撤退的不夠快,這種情況下,哪個士卒會拼命死戰?而我軍又未曾紮營,又豈懼漢軍抄我後路?”

說著話,手中長槍一招,高聲道:“諸位將士隨某向前,生擒了徐晃,好讓漢軍知道我太平將士的英勇!震懾敵膽,直搗金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