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九十五章 做死的陶謙(第2/2頁)

“張卿果然滿腹政略,再讓你繼續在印書局工作就屈才了,目前的學部衙門缺人,朕任命你為學部員外郎,去學部任職去吧!爭取用你的才智,盡早的讓朕的治下各縣城,各鄉亭都有學院私塾,讓所有的孩童都能讀書識字!”

劉辯權衡到最後,決定把張居正送到學部衙門,管理全國的教育事業。

劉辯這麽做自然有他的深意,朝廷現在的選材制度還是以前的“推舉制”,一是“選秀才”,二是“舉孝廉”,極大的制約了朝廷選拔人才。劉辯一直想推行“科舉制度”,讓有才華的學子報國有門。

但科舉制度無疑將會極大的損害世家的利益,非鐵腕之人不足以推行,所以劉辯覺得張居正是最合適的人選。先讓他在學部衙門做個三年五載的教育部長,培養大批的學生,威信就慢慢刷上去了,到時候再推行科舉制度,張居正的學生遍布天下,屆時所面臨的壓力就要小的多。

張居正聞言喜出望外,急忙躬身謝恩:“謝陛下厚愛,臣一定鞠躬盡瘁,不負陛下所托!”

劉辯點點頭:“那你就去學部衙門報道吧,目前的學部尚書由孔文舉兼任,他忙碌不過來,衙門裏冷冷清清,缺乏有能力的人才,你正好可以過去大展手腳。”

時光如白駒過隙,轉眼就到了步練師進宮的日子。

在禮部尚書孔融的主持下,步練師以“美人”的身份被納入了乾陽宮。整個宮廷少不得張燈結彩,披紅掛綠慶賀一番。

但步練師只是被賞了“美人”的頭銜,而且淮陰步氏家族也不能與吳郡陸家相提並論,所以婚禮的規模與武如意入宮之時自然不可同日而語,歡慶的範圍也僅僅局限在乾陽宮。

華燈初上,繁華散去。

一身喜氣的劉辯來到了洞房,揭開鳳冠霞帔,便看到了步練師那張薄施粉黛的俏臉,白玉凝脂,眉目含春,羞怯怯的喚一聲“陛下”,便鉆進了天子的懷抱。

羅衫褪去,床榻輕搖,一夜巫山雲雨,說不盡風流快活,二八妙齡的女子在這一夜終究由少女變成了人婦。

次日早晨,劉辯並沒有因為洞房花燭而輟朝,依然早早的來到了太極殿召見文武百官。而新婚燕爾的步練師則精心打扮一番,從太後的壽安殿,再到皇後的椒房殿,賢妃的長春殿,以及武昭容,馮淑儀那裏挨個問安。

太極殿中,劉辯高高端坐在上方,接受群臣的朝賀。

正朝議間,忽然有侍衛快步走來:“陛下,有來自徐州方面的緊急書信送到!”

先由小太監接過呈交給鄭和,再由鄭和轉交給天子。

劉辯看完之後不由得勃然大怒,拍案而起,怒斥道:“陶謙這個老賊,越來越放肆了!”

原來這封書信是糜竺派人送來的,書信中說道,大儒鄭玄在金陵給盧植吊唁完畢,返回高密的途中,在下邳受到了陶謙的接待。

鄭玄推辭不過,只好跟著陶謙到下邳城中做客,本來以為三兩天就可以離開了,誰知道陶謙卻遲遲不讓鄭玄離開。無論鄭玄怎麽軟磨硬泡,甚至是態度強硬的訓斥,陶謙就是不讓鄭玄走,最後甚至避而不見,把鄭玄軟禁在了下邳。

“朕還以為我那兩百名侍衛已經把鄭康成送回了青州,原來是被陶謙這老賊扣押在了下邳,怪不得到現在音訊全無,真是欺朕太甚!”劉辯怒不可遏,待百官看完書信之後,拍案怒罵。

劉伯溫手捧笏板,分析道:“只怕陶謙這是討好洛陽的舉動,鄭康成名聞天下,是儒學的代表,他支持陛下便會惹得許多儒生把陛下當成正統!而陶謙私自扣留鄭大師,只怕是意圖把康成先生送到洛陽去,讓聖上在天下儒生的眼裏丟盡顏面!”

劉辯咬牙切齒的怒罵:“陶謙老匹夫不遵聖諭,朕以司徒之位相召,他置若罔聞,完全不理不睬,簡直與謀反無異!”

“打這個老匹夫,俺周幼平願做先鋒!”周泰第一個跳出來嚷嚷。

眾武將群情激奮,孟珙、關勝、廖化、文鴦等紛紛求戰:“陶謙蔑視天子,形同謀反,分明是以為我大軍在外,奈何他不得,請陛下下令,大軍渡江北上,直指下邳!末將等誓要生擒了陶謙這老賊,來給陛下處置!”

換了一身朝服的高寵大步出列:“陛下,寵這兩年漂泊在外,寸功未立,願求一支人馬,充作先鋒,誓破下邳城門,以報陛下器重之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