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七章 誓擒何太後(第2/2頁)

又命田真即刻動身,快馬趕往薛禮大營擔任副將,共同率領剩下的三萬人馬向西進軍,在泰山郡下轄的平陽境內屯兵,與駐守泰山治所奉高的顏良、麴義對峙。使袁兵不敢輕舉妄動,從而為秦瓊、常遇春成功擊破黃巾創造條件,避免袁軍背後掣肘。

又命太史慈為主將,率領八千人馬向東進軍,會合正從高密趕來的趙匡胤所部七千人,向東攻打袁譚委任的東萊太守蔣治,爭取盡早完全控制膠東半島。

袁譚為了早日拿下北海,在東萊郡境內僅僅留下了五千人馬。此番敗走北海之後,東萊郡與袁氏的聯系已經被完全切斷,孤客窮軍懸於膠東。況且東萊又是太史慈的故鄉,劉辯相信以太史慈、趙匡胤的能力,完全可以迅速的平定整個膠東半島。

軍令如山,兵貴神速。

筵席散去,眾將辭別天子各自領命而去。太史慈提兵向東,田真則帶了部分隨從前往薛仁貴大營報道。各路斥候使者進進出出,每日不停的將四面八方的情報送到劉辯手裏。

劇縣解圍戰共俘獲了一萬三千多袁軍,當然絕大部分都是袁軍整編的青州黃巾。再加上城內的一萬五千守軍,使得劇縣城外的人馬又恢復到了將近三萬人。

劉辯命魏延與陸文龍在城外設置營寨,一面收斂屍體埋葬,防止瘟疫擴散;一面整飭軍紀,訓練新兵的作戰能力。另外掛出募兵大旗,用優渥的軍餉吸引那些無家可歸,散落在各地青州黃巾;其實他們真正的身份應該是良民,只是被黃巾軍裹挾做了賊寇而已。

此舉果然頗為奏效,聽聞大漢天子在北海境內擊退袁紹,又掛出募兵大旗,許多在黃巾動亂中喪失了家業的精壯男子紛紛前來從軍。不過數日的功夫,魏延的營寨又招募了一萬多新兵,每日不停的與陸文龍、徐庶在曠野裏操練新兵,提高戰鬥力。

新官上任,榮升北海國相的王猛更是殫精竭慮,通宵達旦的治理地方。一面出榜安撫百姓,修整滿目瘡痍,被挖的像老鼠洞一樣的劇縣城池。又帶著親兵視察北海下轄的十八縣城,更換碌碌無能之輩,打擊仗勢欺人的土豪劣紳。

就在手下文武日夜操勞之時,劉辯也沒有閑著。先探望了臥病在床的花榮,吩咐他安心休養;又陸續接見了許多北海本地的世家大族,安撫人心,盡力爭取民意支持。

青州的局面暫時陷入了對峙狀態,但其他各地依然烽火四起。

最先決出勝負的是長安方面,被西漢軍、劉備、馬騰三路人馬圍困在長安城中的西涼軍最終軍心崩潰,郭汜、樊稠、張濟開城門請降,楊素從之,盡收西涼軍的十萬殘兵剩卒。但賈詡卻不知所蹤,楊素下令遍尋全城,也沒有找到賈詡的蹤影。

輕而易舉的拿下了長安之後,楊素突然變臉,原先許諾分給劉備的天水、魏郡全部派兵接管了過來,一寸土地也沒分給劉備。只是送給劉備了兩萬石糧食,加封了一個左將軍、槐裏鄉候的職位。

楊素的手段盡顯高明,讓劉備啞巴吃黃蓮的同時,卻十分優待馬騰,把南安、隴西兩郡賞賜給了馬騰,成功的讓劉備與馬騰之間出現了裂痕。滿肚子委屈的劉備回到漢中破口大罵,又派出使者趕往青州參拜劉辯,表述忠心,羅列楊素等人的罪狀。

在並州方面,冉閔雙拳難抵四手,好漢架不住人多。在曹操的強攻與謀算之下,最終沒能守住上黨,折損了兩萬余人,只好棄城向北撤退,死守晉陽。一面派人聯絡公孫瓚,希望能夠與公孫瓚結為盟軍。中原方面倒是比較安定,有嶽飛的十萬大軍鎮守宛城,洛陽朝廷與荊州的劉表誰也不敢輕易的來捋胡須,短時間內沒有戰火之虞。

但荊南孫堅的復仇怒火卻是越燒越旺,就在劉辯率軍離開金陵幾天之後,命張定邊、陳武二將為先鋒,親自統率六萬水師,大小樓船、鬥艦、艨艟等各類戰船總計四百余艘。由長沙出發,沿著長江浩浩蕩蕩的順江而下,誓要趁著劉辯後防空虛之時,直搗金陵,俘獲何太後、唐後等眾嬪妃,為孫氏族人報仇雪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