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九章 全線開戰(第2/2頁)

將目光掃向黃琬與盧植:“兩位愛卿以為如何?”

盧植出列道:“臣不贊同劉太常的意見,劉表與孫堅俱都心懷敵意不假,但荊南貧瘠,合四郡之力總人口不過才百余萬人,後繼乏力。而劉表不過是守土之犬,四面皆有人馬鉗制,同樣難有作為,比起袁紹來不過是疥蘚之疾罷了!”

頓了一頓,又道:“而袁紹則不然,其以四世三公之後,名揚海內,多有豪傑歸附。已經據有富庶的冀州,治下百姓四百余萬。倘若再被他全據青州全境,乃至南下占據兗州部分土地,將成心腹之患!故此,老臣鬥膽懇請陛下發大軍北上青州,遏制袁紹的崛起!”

“盧司徒言之有理,臣亦是這樣認為!”

黃琬對於盧植的分析同樣深表贊成,出列道:“陛下,青州黃巾自去年起事,一路上裹挾婦孺老幼,多達百萬余人,若是被袁紹全部虜獲,必將使其如虎添翼。故此臣亦懇請陛下出兵青州,一來解北海之圍,二來遏制袁紹,三來虜獲黃巾人口,將其發配到南方的建安、廬陵二郡,開墾土地,發展耕田,以壯江東根基!”

劉伯溫仍然堅持己見:“黃太尉與盧司徒所言固然言之有理,但聽聞洛陽方面已經與劉備、馬騰合圍長安,董卓余黨覆亡在即。若西涼軍被滅,洛陽軍必然東出武關,與劉表夾攻宛城。倘若到時候孫堅再沿江而下,直寇江東,我方必將四面受敵。則局勢恐將陷入困境!故此,以基之見,當先棄北海,不爭一郡一地之得失,待先將孫堅、劉表兩人剪滅,再循序漸進向北方推進,方為上上之策!”

聽了黃琬、盧植與劉伯溫的辯論,劉辯陷入了沉思之中。

當前的局面的確比較棘手,如果主力大軍北上與袁紹爭奪青州,倘若能夠達成戰略目標的話,將會獲得事半功倍的成就。

一來可以遏制袁紹的強勢崛起,二來可以在北方站穩腳跟,三來還可以獲得大量的百姓。若是能夠達成以上三項戰略目標,必然將會為以後的雄霸天下奠立堅實的基礎。

但就像劉伯溫分析的那樣,若是劉協、劉表、孫堅三方聯合發難的話,自己的後方將會遭受巨大的考驗。

身為江北大都督的嶽飛手中能夠調動的人馬將近十萬人,有劉曄、陳慶之幫助出謀劃策,麾下有楊再興、高長恭、紀靈、呂蒙、董襲等武將直屬聽命;此外還有荀彧、狄仁傑等地方文官作為後應,硬扛洛陽軍團與劉表軍團一年兩載估計沒有任何問題。

劉辯對江北四郡並不擔憂,唯一讓感到憂慮的是荊南的孫堅軍團。

雖然荊南四郡人口稀疏,但孫堅麾下的人馬已經擴充到了七八萬,孫策、周瑜也在逐漸成長,再加上孫堅本人驍勇善戰,善於用兵,還有程普、黃蓋、韓當、祖茂、陳武等人作為羽翼。若是看到本方主力大軍北上青州與袁紹廝殺,保不準孫堅就率兵沿江而下,直搗自己的老巢。

雖然長江上遊的柴桑有甘寧、蔣欽統率的三萬水師以及一萬陸軍拱衛門戶,再向南四百裏還有李嚴的兩萬人駐紮在南昌。但如果孫堅軍團趁著自己背上青州,全力攻打的話,甘寧能扛多久,劉辯並不是很樂觀!

但如果畏首畏尾不敢北上青州的話,第一將會失去北海國,第二將會讓袁紹強勢崛起,第三也將會錯失俘獲百萬黃巾的機會。更重要的是有可能會失去剛剛召喚出來的王猛,這才是劉辯最不能接受的!

擺在劉辯面前的抉擇無疑非常困難,稍有差池,很可能會陷於萬劫不復的困境。但是能夠抓住機會的話,也許會開創一個全新的局面,收獲巨大的利益!

“到底如何是好?”

劉辯雙眼眯成一條縫,掃視著太極殿上的文武群臣,只恨自己手下人才還是不夠用的。這時候再有幾個頂級謀士幫自己分析下局面該有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