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三章 白馬之約(第2/2頁)

對於陶謙的顧慮,劉辯並不責怪。能夠混到一州刺史的地位,而且牢牢的將徐州掌控在手中,這說明陶謙付出了很大的心血,就這樣交出去肯定不舍,這也是人之常情。只要能夠爭取到陶謙的支持,就算是喜事一樁。掌控徐州的事情不可操之過急,還是循序漸進方為上策!

除了孔融、陶謙之外,公孫瓚與曹操並沒有親自來送行,而是派了使者代替送行。劉辯猜測這兩人目前可能都在猶豫之中,既不想得罪自己又不想讓別人看到與自己走的太近,所以采取了折衷的方法。

曹操的使者話語簡單明了,只是送上一些祝福,並且表示曹操願意支持弘農王重奪帝位。而公孫瓚的使者則啰啰嗦嗦的說了一大篇,一再提醒弘農王別忘了幽州刺史之約,只要能以幽州刺史相授,公孫瓚必然全力支持弘農王登基稱帝,在北方永遠臣服,絕無二心。

想起趙雲出走的事情,劉辯眉頭一皺,計上心頭,向使者拱手道:“寡人與公孫將軍之約,自然不會忘記!前番約定以趙子龍作為交換,而今聽聞子龍不知所蹤。你可以回去告訴公孫將軍,若是能拿駿馬五千匹交換,必然以幽州刺史相授。若是能夠送出一萬匹戰馬,寡人則以幽州牧之位相授,並且加封公孫將軍為北平候。”

“此事不敢擅作主張,殿下稍等,容某回稟公孫將軍,再做答復!”

公孫瓚的使者飛快的打馬回營,向公孫瓚稟明了劉辯提出的條件。

公孫瓚略作思忖之後親自帶了隨從前來拜謁弘農王,經過一番商議之後。公孫瓚決定拿出一萬匹戰馬來交換幽州牧及北平候的職位。

公孫瓚在燕、薊一帶經營多年,自己手下就有兩萬匹戰馬,其中一萬兩千人就是名震天下的“白馬義從”。而且羌族、鮮卑、烏桓等異族俱都十分忌憚公孫瓚的威名,時常供奉馬匹,只要公孫瓚開口,半買半索的弄到一萬匹戰馬,絕對不難。

而多付出五千匹戰馬,就能把幽州刺史提升到幽州牧,公孫瓚怎麽想都覺得劃算。一州刺史按照職位定義來說,職權所在是刺查地方情報,向朝廷檢舉彈劾。雖然後來逐漸掌握了地方實權,但終究名不正言不順,有些不倫不類的樣子。

而州牧則不同,自從前幾年劉焉向靈帝劉宏奏請設立州牧之後,劉焉就成了大漢朝的第一個封疆大吏,總督地方大權,將軍、政、民所有的事情一肩挑,簡直就是一州之王。若是能夠用一萬匹戰馬換回州牧之職,對於公孫瓚來說簡直是祖墳冒青煙,更何況還能獲得一個北平候的爵位!

“天子盡管放心,一萬匹戰馬定然如數送到江東!”

公孫瓚心中歡喜,嘴裏對劉辯的稱呼也從殿下直接變成了天子。

“寡人部下缺少馬匹,公孫將軍營寨之中現在就有一萬多匹戰馬,現在便撥給孤五千匹戰馬如何?”劉辯卻不想望眼欲穿的等待,直接讓公孫瓚現在就支付一半的承諾。

公孫瓚略作思考,雖然有些顧慮,最終還是答應了劉辯的請求:“既然天子急需馬匹,瓚便提前撥付給陛下五千匹戰馬,還望天子登基之後切勿食言!”

劉辯牽了公孫瓚的手大笑道:“尊師盧植將拜為三公,寡人豈會失信與你?”

既然劉辯這樣說,公孫瓚便再也沒有顧慮,徑自回營挑選了五千匹戰馬送到了劉辯大營,然後拱手辭別。傳令拔營向北,連夜撤退。

看著公孫瓚送來的五千匹戰馬,絕大部分都是白色大宛良馬,這可是在江南籌措不到的,劉辯不由得心花怒放。既然袁紹遲遲不來送別,也懶得理他,看到軍隊拔營完畢,便傳令連夜撤退。

當下,由徐晃、林沖擔任先鋒,劉辯帶著劉伯溫、劉曄等文臣,在衛僵、周泰、花榮等武將的護衛之下,簇擁著何後的鳳鑾,以及拉著唐姬、馮蘅的馬車行走在中軍;由秦瓊、嶽飛、徐晃三員大將帶著剛剛騎上白馬的五千精銳殿後,借著月色向南方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