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三章 插標賣首之輩(第2/2頁)

秦瓊爽朗的一笑,一副不以為然的樣子:“在瓊看來,關東聯軍之中能稱的上猛將的也就只有河北雙雄顏良與文醜,還有江東猛虎孫堅,其他人都是插標賣首之輩,不值一提也!”

對於秦瓊所言,劉辯並沒有吱聲。

現在的桃園三兄弟還沒有顯山露水,論名氣不一定比廖化大,更不用提只是公孫瓚麾下一介偏將的白馬趙子龍了。秦瓊不知道他們的實力,也沒什麽好奇怪的,到了戰場之上,自己再提醒秦瓊多加注意就是了。

經過了將近一個時辰的軍議,在文武幕僚的群策群議之下,經過劉辯的拍板,最終達成了進軍中原,會盟關東諸侯的戰略。主意拿定了,接下來就是兵力部署。

劉辯的兵力布置如下,目前在吳縣屯駐了兩萬七千人馬,在金陵屯駐了七千人,合兩郡之兵力總計三萬四千人。在與劉繇關系惡化的情況下,肯定不能傾巢而出,至少得留下與劉繇軍相當的兵力防禦疆土,才能確保萬無一失。

又與眾人商議了一番,決定建業郡的兵馬不動,由穆桂英與廖化繼續統領,負責整個建業郡的防禦。從吳郡的人馬中抽調兩萬人渡江北上中原,剩下的七千人留下來拱衛吳郡。

在劉辯與劉伯溫看來,雖然吳郡、建業兩地的局部兵力不及劉繇,但在總兵力上卻能與之持平,足以抵消劉繇軍的威脅。

更何況,在丹陽的西、南兩個方向還有甘寧、李嚴的接近兩萬人馬,如果劉繇膽敢輕舉妄動,就算主力大軍在中原未還,剩下的人馬也完全有能力將劉繇圍而殲之,只要劉繇有膽量敢主動挑起戰事!

為了讓各郡人馬接受統一調度,避免出現各自為戰的情況,劉辯又發布一道詔令,任命穆桂英為鎮軍中郎將、大都督,持節總督建業、吳郡、豫章、鄱陽四郡的所有人馬,自偏將以下,有權先斬後奏。

身為君主卻要跑去前線打仗,後方必須交給最可靠的人,目前來說,還有誰能比穆桂英更讓劉辯信任?

當然,穆桂英也的確有統率三軍的能力,這也能讓劉辯拍著胸膛,大言不慚的說一聲“舉賢不避親”。

一番調度之後,大的戰略框架算是完成了,唯一讓劉辯有些擔憂的是吳郡的防禦。

狄仁傑的治國才能沒的說,但在統兵上就稍微差了一些,而李元芳也只是個輔助性的人才,顯然不具備獨當一面的將才。在孫氏一族心生怨恨的情況下,在與劉繇漸生嫌隙的情況下,吳郡的防禦容不得一絲馬虎。

掃視了一下兩側的武將,秦瓊、魏延、周泰、花榮、淩操一共五人,甚至把衛疆也算上,不過才六個人。況且淩操、衛疆都沒有獨擋一面的能力,甚至周泰和花榮都不具備,應該留下誰來統兵,協助狄仁傑防禦吳郡呢?

“留下魏延還是秦瓊呢?”

劉辯雙目微閉,陷入了沉思。

這趟去中原,可不比打山越、攻嚴白虎,無論是硬扛西涼軍,還是與諸侯發生了沖突,都是一等一的硬仗,到時候還要依靠秦瓊與魏延呢,留下誰都會削弱本方的實力,但是不留下一個守衛吳郡,又讓人不放心,該如何是好呢?

就在劉辯陷入兩難之時,守門的侍衛突然來報:“啟稟殿下,有人自冀州而來求見,請大王示下?”

“自冀州而來?”劉辯的雙眸頓時一亮,“來的何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