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79章 上映(第2/2頁)

說起來,《賽車》仍然類似於蓋裏奇式的網狀敘事,八幫人馬各有目的,四個獨立故事分別進行並在幾個點交織,與昆汀依舊不同,更談不上孰優孰劣,比起《石頭》以一件道具為中心,自然是升了幾級。

“華夏的誰誰誰”畢竟算不得什麽一流的誇人手法,除了套路嫻熟,寧昊的本土化也實在做得好,且善用表情、肢體和語言——包括方言制造笑點,人物形象因而得以立體化。

商業片的各種元素寧昊亦十分拿手,打鬥、追車、江湖片中的講數,信手拈來均似模似樣,間或加入的特效與鬼馬音樂也相當應景,尤以不同敘事語境下元素雜燴一鍋造成的反差,笑果十足。

說回本土化,《賽車》將草根現實異狀融入電影中,幾組人物陰差陽錯發生關系,大多與之相關,有趣且不生硬,黃柏冒充車手混入比賽一段,在這癲狂喜劇中甚至添上了幾分情懷。

整部戲其實和《瘋狂的石頭》敘事線差不多,只不過港島殺手變成了彎彎黑幫,而黃柏的演技,進步更大。

作為一部可以從頭笑到尾的電影,《賽車》中笑點太多,有些還是濫了,有點話癆的意思,畢竟放在電影中的東西太多,攤子鋪的大了,把故事說好已然不易。

但不得不承認,從電影院裏的笑聲就可以看得出來,這部戲,很成功。

以前總有導演說,華夏的觀眾水平不行,有些東西他們看不懂。

這句話分怎麽理解。

觀眾的欣賞水平,有時候確實沒辦法跟上創作者的步伐。

但問題在於,難道絕大多數的觀眾水平都不行?

就好像凱哥的電影從《無極》開始一直被罵,雖然我們承認,在藝術水平和美學水平上,這位的確堪稱頂級導演。

但真的很難認同他的拍攝方式。

就好像國情獻禮片裏面他負責的那個段落一樣,說白了,就是為了捧自己兒子而已。真要說什麽藝術內涵……

趙浮生都懶得吐槽了。

都說電影藝術源於現實,高於現實,可如果創作者嚴重的脫離現實,只會按照自己的想法拍攝電影,那最後的結果,就是拍攝出來的東西,除了創作者自己,沒有人能夠看得懂。

這不是開玩笑。

老姜在《讓子彈飛》之後的那幾部電影,全都票房口碑撲街,很大程度上,就是因為他習慣性把自己那些東西摻雜在電影裏。

有時候可能觀眾會認可,有時候觀眾並不認可。

這樣的結果,自然就是口碑和票房雙雙崩潰。

同樣的道理,凱哥的電影,其實也是如此。

“董事長,這電影,不錯啊。”

看完電影之後,柳一鳴在走出電影院的時候,對趙浮生說道。

“是啊,不錯。”

趙浮生笑著點點頭:“電影院裏面的笑聲,已經可以說明一切了。”

在這一點上,趙浮生和寧昊倒是有些共同認知,甭管怎麽說,只要能夠讓觀眾滿意的作品,就是好作品。

至於藝術追求,那是後面的事情了。

為了藝術而放棄票房的事,趙浮生肯定是不會答應。

他是投資方,又不是導演編劇演員。

屁股決定腦袋,這一點,不管什麽時候,都沒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