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24章 三星之王(第2/2頁)

“你們啊,去國外留學有什麽用?學的那堆東西,還不如沒學!”李健熙重重地拍了一下沙發的扶手,沉聲道。

姐弟倆全都嚇了一大跳。

作為豪門子弟,他們從小到大接受的都是精英教育,讀最好的學校,長大之後出國留學,讀碩士讀博士。

美國社會學家特納將精英培養模式分為二種:一為美國式,即將選擇過程盡可能地推遲,所有人都可參加公開競爭,最後產生少數精英,謂之競爭流動模式。

另一種以英國二十世紀五十年代的教育為參照,即在文法學校實施早期淘汰機制,勝出者接受專門的精英教育,稱為庇護流動模式。

法國的精英教育特點體現在美國模式和英國模式之間,只有那些高中畢業會考的佼佼者,經過大學預備班的洗禮之後,才能登上大學這一通往精英的坦途。

精英教育在華夏傳統社會中是受儒家文化和皇權統治限制的,學而優則仕,民間精英可以通過科舉考試的方式進入上層社會。憧憬著以後的飛黃騰達,準精英們也不免對自己另眼相看。

告誡自己要在各方面做好準備,生活上要比普通人多享受一些,吃過的多,見過的廣,以免有朝一日躋身豪門的時候,因為不懂規矩,暴露出自己的真實出身。

同時準精英也要與自己眼裏的普通人劃清界限,處處顯示自己的特殊。

真正的精英家庭是如何教育他們的孩子呢?

與華夏的情況相反,富也不能富孩子是許多精英家庭的教育理念。記得有一位教育學研究者曾經寫道,在美國很多精英家庭都把自己的孩子送到公立學校去,因為貴族學校很容易讓孩子產生一種特權意識,還有一些家庭,幹脆自己掏腰包,讓孩子去非洲、拉美、南亞等相對貧困的地方當志願人員,因為這些家長相信,真正的領導人才必須了解下層社會。

那都是扯淡,千金之子坐不垂堂,諸如三星李家這樣的家庭,繼承人動輒十幾億美金的身價,讓他們去那些貧困地區做志願人員,那是瘋子才會做的事情。

原本李健熙以為自己對於子女的精英教育已經很成功了,但今天他才意識到,原來之前自己只注意培養子女的爭鬥意識,卻忘記了,他們對於企業管理方面,一直都籠罩在自己的陰影當中,根本沒有真正獨擋一面過。

或者說,除了在韓國這一畝三分地上面,他們完全沒有去面對過那些真正的資本大鱷。

“父親,對不起!”

看的出來,李健熙很失望,所以李富真和李在镕兩個人全都低頭認錯了。

對他們來說,父親的認可比什麽都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