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81章 韓國娛樂圈現狀,avi(第2/2頁)

絕大部分韓國電視劇采用邊拍邊播的制作模式。即電視劇一邊播放,編劇一邊創作劇本供導演進行拍攝。以二十集左右的電視劇為例,開播前編劇只需要寫出四集左右的完整劇本及十集左右的劇情梗概即開始拍攝,播出後根據原有的設計再綜合觀眾的回饋繼續完成後面的劇本。

早期韓國電視劇幾乎都為制播一體的制作模式,即電視劇的制作與播放均由電視台來完成,電視台既是制作商又是播放媒體。隨著韓劇產業的深化,這種體制存在的種種弊端已經很難適應市場的需求,韓劇的制作模式轉為制播分離,即電視劇的制作業務與播出業務由不同的主體來完成。這樣一來,獨立的電視劇制作公司及演員藝人所屬的娛樂公司作為電視劇制作和參與主體在電視劇的制播模式中發揮了更多的作用,更為靈活和市場化的運作也有利於盤活整個產業的發展。但即便如此,握有電視劇播放及編制權的電視台在電視劇制作中仍然處於主導地位。

韓劇大多在播出前的一至兩個月才開始拍攝,以十六二十集電視劇為準,新劇開播前制作完成的分量約四至六集,之後經常是當周現拍現播。劇本緊張與不合理的拍攝日程,近似於直播的拍攝有時讓電視劇播出發生問題,朝花夕拾的制作模式恰恰表現出韓國人的典型處事方式。然而,也有主張敏捷性和隨機應變能力是韓劇所獨具的競爭力,編導現場判斷決定一切,一聲令下劇組便像體育隊有條不紊,內容也是靈活修改。

廣告贊助商在電視劇播出過程中,根據觀眾反響和收視調查再決定是否投廣告或投多少廣告量。完全市場化的操作模式迫使編劇必須用盡心思寫劇本。電視劇如果收視不佳,廣告贊助商就不肯投錢,電視台或制作單位將遭受賠本買賣,編劇導演的收入和信譽都會受到很大的損傷。因此預計收視率對電視台或制作公司是非常重要的參數。

而且,和國內不同,韓國電視劇制作過程當中,導演和編劇的權力很大。

韓國的導演其實叫做PD,跟我們的概念不一樣,它是個制作人的概念,實際上就是制片人兼導演。導演中有一部分就是所屬於電視台的,還有一部分是外聘的自由職業者,編劇也是。大部分情況下雖然編劇只打出一個人的名字,但其實是一個團隊的作業,是這個人帶的小組在寫。選擇演員則因劇而異,如果劇是電視台企劃的,那一定是電視台來找演員。如果有一些是外方投資的電視劇,為了商業運作,就由投資方選演員,再由電視台確認。還有一種是選定演員,然後為演員量身訂做一部戲。

而大牌的導演和編劇,甚至可以指定某個演員出演自己的作品,比如趙浮生印象當中後世某個寫出《來自星星的你》、《太陽的後裔》等一系列熱播韓劇的金牌編劇金恩書,她的作品還只是籌劃階段,就會被眾多大牌藝人關注,希望能夠出演。

看到這裏,趙浮生的眼前一亮,按照這個說法的話,那自己之前的策略,就要考慮變化一番了。

之前自己對於韓國影視圈的了解,現在看來有些片面,或者準確一點來說,有些想當然了,想要從韓國人手中賺錢,並不是那麽容易的事情。

“這樣也好,如果沒有什麽難度,那豈不是沒意思了。”趙浮生搓著下巴,自言自語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