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8章 最後的利用價值(第2/2頁)

第一個時期,自然是建國前後的那批商人,他們大多是都是四九年之前就開始從事商業活動,一直到六十年代的公私合營大潮到來,這批人經歷了國家從封建社會到社會主義的過度,經濟體制也從私營經濟為主變成了國有經濟為主。一直到改革開放開始之前,國內大部分商人都被劃分為舊社會的毒瘤,那時候,做生意可是要被扣上一頂大帽子的。

而第二個時期,則是從七八年開始到九十年代初期,這段時間裏,隨著“摸著石頭過河”這種說法的提出,很多人開始下海經商,而在這段時間內經商的人,大部分被叫做個體戶,還有人也被叫做“倒爺”,諸如某位用火車皮日用品換四家飛機最後號稱華夏首富的大佬,其實就是一位倒爺。

這時候,能夠做倒爺的人,家裏面多多少少都有些關系。就算沒有門路背景,只是個小小的個體戶,那也是膽子大腦子活泛的主兒,畢竟那個時代,伴隨著動亂的結束,人們赫然發現,市場上什麽都缺,只要肯努力,哪怕只是倒賣服裝電視機之類的東西,也能夠賺到大錢。

當然,也有厲害的倒爺,諸如深圳如今的某位大佬,就是靠著家裏在鐵路局和粵省的關系,倒黴緊俏商品。其他諸如批文、鋼材之類的物資,實在是太多了。

當然,這種經營手段,隨著市場經濟的擴大化,逐漸失去了賴以生存的土壤,這也是為什麽倒爺逐漸退出歷史舞台的原因。畢竟他們存在的根源就在於權力和信息的不對等性,以及北方兩個社會主義大國改制期間的混亂現狀。一旦局面穩定下來之後,這種野蠻的商業行為,自然也就無法繼續下去。

而第三個時期,則被稱為92派。以九二年為開端,諸多接受了高等教育,在體制內出任過公職,有眼光有野心有關系有門路的所謂精英分子,帶著追求財富和自由的心,以及自己所謂的理想,投入了商品經濟的大潮當中。這批人,很多人後來都成為各自行業執牛耳的大佬級人物。

而第四個時期,則是千禧年前後,以互聯網崛起為標志,一大批互聯網企業方興未艾,互聯網經濟成為國內經濟增長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催生了諸多新興行業,同樣的,也使得一大批人富裕了起來。

當然,即便互聯網經濟在未來的十幾年發展迅速,甚至於對實體經濟產生了一定的壓制,但互聯網經濟依舊沒能取代實體經濟。

原因很簡單。

因為互聯網企業無論能夠創造多大的經濟價值和社會影響,歸根結底,都存在著致命的局限性。

某些互聯網巨頭總是喜歡號稱改變世界,但問題在於,盡管我們可以用手機隨時隨地的結賬付款,可以通過各種APP軟件解決約會以及生理需要,但在對社會經濟乃至民生的保障層面上,互聯網經濟相較於實體經濟的影響,著實不夠。

最簡單的例子,滴滴這種高科技公司,創造的例如不低,但卻無法帶動一個地區的經濟發展,而同樣規模的一家大型制造業公司,起碼能夠為當地創造數千個工作崗位,影響幾萬人的生活。

“在想什麽?”這個時候,一個身影出現在了趙浮生的身邊,穿著西服,看上去就像個參加酒會的普通人似的。

趙浮生轉過頭,頗為意外:“你這是打算現在動手?”

來人當然是曹建國,聽到趙浮生的話,他有點莫名其妙,笑了笑道:“當然不是,我們不是說好了麽,等利如海帶著人離開的時候,我帶著人半路攔截,唔,檢查酒駕。”

一想到趙浮生提出的這個建議,他就忍不住想要笑,實在是太有創意了,估計誰都想不到,警方會在這個時候動手抓人。畢竟,哪怕是利如海那樣的老狐狸,也想不到,趙浮生居然和警方是合作者。

“那就祝你們一切順利了。”趙浮生點點頭道。

曹建國微微一笑,臉上的笑容燦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