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0章 無雙真廚士,大國唯一人!(第2/3頁)

“不客氣,還是一起吧。”

黑衣老人接過細蓉,目光從湯面如花盛放的竹升面上輕輕掠過,又觀察了一眼調羹所放的位置,微微點頭:“有規矩,用湯更見匠心。這碗細蓉如果給那些吃過了早午餐的評委吃,感受只會更佳。”

“呵呵,蔡老是說周主廚采用的底湯不對?”

祝延平眼睛一轉,似乎想到了什麽,卻偏偏不肯提前說破。

“不是不對,他是根本沒用底湯。

白湯燙煮?倒是符合最早的雲吞面和細蓉做法,不過在這種大賽上如此復古,倒是很有勇氣和想法。”

黑衣老人輕笑道:“這是個有意思的小家夥,他做東西的手法讓我想起了一位老朋友……

哎,屈指算來,也有一個多甲子了,造化弄人,那位老朋友如果還在,應該早就是震動華夏勤行的大人物罷?”

“嗚嗚……”回答他的是祝延平湍急的進食聲。

雖然早晚兩餐都沒能趕上,祝延平這種大富豪也是肚中膏滿脂肥、吃過見過的人物,無疑對這碗口味相對清淡的細蓉情有獨鐘,

更別說經過周棟的巧手‘開光’,這碗細蓉中的竹升面可不是尋常可比,讓他想起了當日在楚都吃到的‘八珍面’。

“湯是白湯,卻又不完全是,竟然略帶鮮甜,還是有大地魚和蝦頭的勾鮮效果?這面,果然不同一般。”

蔡姓黑衣老人並不是管達生那樣的毒舌,不過對食物也有自己的堅持和矜持,

這碗細蓉捧在他的手中,先是細細打量,用十分挑剔的眼光審視調羹擺放的位置,撥開浮在上方的竹升面、審視那四只雲吞。

四只雲吞有三只被壓在調羹下,一只則在調羹內,

略顯蛋黃色的雲吞皮顯然和竹升面系出同門,且被擀制的薄如蟬翼,就算是透過面湯,也能看到雲吞中七瘦三肥的肉餡。

黑衣老人的眼睛微微睜大。

行家看門道。他已經記不清有多少年沒見過這樣排列講究的雲吞餡了。

首先肉餡都被斬成了三分之一綠豆大小的肉粒,然後這些肉粒就仿佛一整塊五花肉那樣,五花三層,肥瘦排序井然!

既沒有加入蝦肉,更沒有摻雜一些完全為了新奇效果的什麽爆珠、鯊魚丸,就是最純粹的豬肉,講規矩,守美食之道!

被壓在調羹下的三只雲吞從露出的部分就能看出雲吞皮的彈性如何、會不會粘連調羹。

懂吃的食家不需要去吃,只要看一眼調羹下的雲吞,就能知道廚師有幾斤幾兩,從而判斷出這碗細蓉是否值得入口了。

現在很多打著‘細蓉’旗號的面店,根本就不懂調羹的擺放位置和壓雲吞的規矩。

至少有八成是把雲吞直接丟在面上,先不說如此一來竹升面會被味道更為濃郁的雲吞所奪,更失去了一碗細蓉應有的層次感,那還叫細蓉麽?

甚至連雲吞面都不配叫,那應該叫竹升面亂煮餛飩!

遇到這種胡來的廚師,別說是老毒龍,就算是蔡姓老人也是要罵人的。

到目前為止,眼前的這碗‘細蓉’除了沒有常見的湯底讓蔡姓老人稍稍有些疑惑,竟無半點毛病。

蔡姓老人暗暗點頭,握住面碗的左手用了些暗勁,令面湯稍稍激蕩。

面湯一動,僅憑一只雲吞可就壓不住調羹了,就見條羹微微向上一浮,原本壓在下面的三只雲吞頓時向外一張。

“好,雲吞皮薄而堅韌,果然是依足了正宗手藝!”

眼看著調羹緩緩回沉,再次壓住了下面的雲吞,可這些雲吞比起先前卻沒有半分下陷,之前是什麽樣子,如今還是個什麽樣子,蔡姓老人眼中掠過一絲驚喜,這樣講究的細蓉有多少年沒見過了?

三十年還是五十年?

哪還有時間回想啊,可以開吃了!

吃細蓉大有講究,首先得開湯頭,

就是用筷子輕輕卷動上面的竹升面,三上三下,讓湯汁精華浮上來,

不過周棟這碗細蓉根本就沒用底湯,這步就可以直接略過了。

習慣使然,蔡姓老人還是用筷子輕輕卷起竹升面,起落三次,然後才開始吃面。

面一入口,蔡姓老人面上就浮起一串微笑,自己的猜測果然是對的,這小子狡猾地很,用了類似八珍面的手法,將大地魚粉和蝦粉揉進了面中。

“有想法!

這小子是沖著那些連續兩三天肚滿膏肥的評委來的……所以才舍棄底湯不用,改以直接將鮮粉揉入面中,

如此一來,既保留了一定的鮮甜口味,又使這碗細蓉偏於清淡,那些吃撐的評委固然會非常喜歡,我這種生力軍也能夠接受。

最妙的是,揉入了鮮粉的竹升面經過白湯燙煮,原本普通的白湯也就有了些底湯的感覺,而且其鮮本來就是從面中化出,湯與面的味道更為統一,有著原湯化原食的特殊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