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二十六章 依舊是防守的問題

失敗並不可怕,失敗是一種必然,可怕的是無法從失敗中吸取教訓。

常規賽一場失利,如果能汲取足夠的教訓,那就能保證在季後賽中成功。

李良能拿到四個冠軍除了靠系統外,還靠他的努力,以及他的腦子。

其實很多NBA打球的人,腦子真的不聰明。

比如國王隊的某位。

他們打球很多時候靠的是本能,和長期積累下來的經驗。

他們很少理性的去分析,輸在哪裏,為什麽會輸。

在成為主教練之前,李良就經常思考這個問題。

得到的答案往往是:因為我掛開的不夠大。

在成為主教練後,這類問題李良需要思考的更多了。

輸掉比賽之後,第二天,李良就和自己的助理教練們一起開會,對比賽失利進行總結。

“我覺得進攻沒有太大問題,主要問題還是在防守上。”德安東尼直接甩鍋給了邁克·布朗。

不過他說的倒也沒錯,國王進攻端打得可以,要說有問題,那就是三分線命中率太低。

但這並不是教練的鍋,是球員能力和狀態問題。

李良心想,以後不能再把手感符文給戈登用了。

這貨手感好了以後容易浪,一浪就出問題,還是給朗多吧,算是查漏補缺了。

布朗無奈地攤了攤手,道:“時間,需要時間,新的防守戰術我們只練習了一個多禮拜。關鍵是防守的理念要逐步傳遞到球員的信念裏,我覺得如果能夠成功的話,這個體系會是防守匯總的‘三角進攻’!一定會給這個聯盟帶來足夠的影響,當然,也會給我們帶來勝利。”

說著說著,布朗自己都有些激動起來。

90年代和21世紀的頭十年,三角進攻的確在菲爾·傑克遜的推廣下變得如雷貫耳。

這種進攻體系與其說是戰術,不如說是一種進攻哲學。

在那個防守絞肉,三分球還沒有徹底顯現威力的時候,以創造更多低位單打機會為核心理念的三角進攻,在各種創造空位、空档為主的進攻戰術中,顯得獨樹一幟,卻異常有效。

原本名不見經傳的溫特教練,也因此聲名大振。

當然,過了2010年,三角進攻就慢慢淡出歷史舞台,成為了眾多進攻體系中的一種輔助思路。

傑克遜在尼克斯的三角進攻改造顯然做的也不好。

現在的NBA,防守沒有那麽強,三分球把空間拉的更開。

而且也不是每個球隊都有喬丹、科比、奧尼爾這樣的無解單打手。

布朗現在推出的蜂群防守和三角進攻也有類似的地方。

他有防守套路,但更多還是一種防守的哲學,一種騷擾、遊擊戰一般的防守哲學。

在強調強度、包夾、輪轉的現代籃球防守體系中,同樣是顯得特立獨行。

當然,第二場打馬刺證明,在高水平的比賽中,想要打亂對方的進攻節奏真的沒有那麽容易。

尤其這種需要不停移動的防守,一個不小心就是洞門大開,給對手可乘之機。

國王隊在防守端要走的路還很長。

對於邁克·布朗的說法,李良還是表示認同的。

他接著又問了泰倫·盧,問他有什麽看法。

泰倫·盧愣了三秒鐘,道:“我認為……我認為,是你的出手太少了,不然肯定會贏的。”

邁克·布朗聽了,心想盧又在胡說八道,布魯斯·李出手還少?23次出手,已經不少了。

沒想到李良點點頭,道“沒錯,盧說的有道理,如果我出手30次的話,這場比賽很可能就贏了。”

邁克·布朗兩眼一閉,不知道該說什麽好。

其實盧指導說的是有道理的。

就這場比賽,如果是季後賽,李良鐵了心要贏,靠自己的進攻加外掛,是一定能拿下的。

李良有這個自信。

但這是常規賽,不能場場靠道具開掛,艱難勝出吧。

作為教練,調教出一個優秀的團隊,才是最大的成就感。

討論會結束後,幾個人連同訓練師一起,把第二場比賽的錄像又看了一遍。

通過錄像,李良能看到很多在球場上比賽時感受不到的東西。

隊友的站位,對手的防守選擇,波波維奇的臨場指揮,球員們的狀態等等。

作為一個教練,必須要有開啟上帝視角的能力。

像李良在第四節最後時段,就是去了這種視野,沉浸入了自己的世界中。

作為球員這是沒問題的,有時候還能激發出他的“天王”狀態或者“三分命中率提升”。

但作為教練就不可以,教練必須隨時關注整個球場的動態。

李良輸給波波維奇,輸就輸在了一個節奏把控上。

說實話,在這點上,波波維奇比當年的傑克遜又差了一籌,不然也不會老輸給傑克遜的球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