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一十八章 依舊繁榮(第2/2頁)

現在,這樣的情況在美國也開始蔓延開來。

很多本地有球隊的小球迷,也對本地球隊不感興趣。

在過去,電視直播剛剛起步,沒有網絡的時候,喜歡籃球的球迷一般只能到本地球館去看比賽。

比如在費城的球迷,一定會去光譜中心支持76人隊。

並且更早一些時候,NBA的球隊選人第一看中的不是你的實力,而是你的出身。

如果你是本地人,在本地有很好的群眾基礎,球隊就會選你。

因為這樣能吸引本地球迷到球館看球,球隊才有收入。

聯盟甚至還推出了本地優先選秀的條款。

到了後來,電視直播越來越發達,再後來有了網絡,情況就不同了。

球迷不一定要去現場,在電視、網絡上就能看到球星們的表演。

加上聯盟的造星運動,自然是哪個喜歡就看哪個。

比如丹佛的小球迷就是喜歡喬丹,等到喬丹的公牛來丹佛打客場,他才會去球館看一場比賽。

這樣的情況隨著時間推移,變得越來越嚴重。

老一輩的傳統球迷在一點點的減少,新一代的球迷逐漸增多。

球迷們逐漸開始出現一種現象:認人不認球,認人不認隊。

在李良、詹姆斯等人打破了“忠誠”的桎梏後,這種顯現變得更加嚴重了。

這場比賽在聖荷西進行,聖荷西本來是舊金山大灣區城市區的一部分,所以這裏算得上是勇士的主場。

可是今晚的比賽現場可以看到,紫色簡直是一片連著一片,都是穿著國王28號球衣的小球迷。

李良的奧運會可以說又讓他在美國圈粉無數。

原因倒是李良沒想到的。

一方面他帶領中國殺入了決賽,這是美國流行文化裏最喜歡的孤膽英雄形象,讓李良超級英雄的人設又多了一份履歷。

另一方面,李良在決賽中輸給了美國隊,這既沒有傷到美國球迷的自尊心,又給李良染上了一層悲劇英雄的色彩——雖然他笑的很開心。

事實上,曾經真正在世界大賽中擊敗美國的阿根廷人吉諾比利、立陶宛人賈斯科維休斯,反而被美國人給忽略了。

畢竟,羅馬人會為被自己征服的異族英雄撰寫贊歌,但當羅馬真正滅亡時,就沒有人去寫歌了。

現場,新球迷們滿腦子想的都是球星之間的對抗。

媒體們的宣傳造勢重點也都放在這上面。

沒辦法,幾十年來形成的慣性,已經讓NBA的輿論態勢變成了一艘無法調轉船頭的巨艦。

無論前面的是冰山還是漩渦,都只能一條道往前開了。

起碼,今年的NBA看起來還非常的繁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