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八十一章 不恰爛錢(第2/2頁)

朱姝告訴李良,自己在中國的電話已經被打爆,郵箱裏的商約邀函早就滿了。

出於禮貌,朱姝還不得不一一回復拒絕。

而且,安德瑪公司也非常希望李良在中國搞簽售活動,場面一定極其火爆。

但李良更想專心訓練,他不像一些出生貧民窟的球員,錢是能賺一點是一點,畢竟沒人和錢過不去。

籃球運動員都是吃青春飯的,能掙錢的日子可能就這麽幾年、十幾年,過了這村就沒這店。

像艾弗森這種,球場上是鬥士,球場下就各種恰爛錢。

借著自己的名頭跑到中國開個球迷見面會,走兩步,打個招呼,簽兩個名就拿錢走人。

因為21世紀前十年,NBA借著姚明降臨的風頭,在中國大大開辟了市場,擴大了影響力,造了一批年輕球迷的偶像。

要說水平,這批偶像放到NBA歷史長河裏也就那樣,但每個人的青春只有一次,很多人都願意為青春和情懷買單。

國內的經紀公司看到這其中的利潤空間,隔三岔五請這些偶像來個“中國行”,圈一波錢走人。

其實有些偶像,停留在記憶和影像中已經足夠了。

就像一尊宏偉的雕像,遠看金碧輝煌光輝奪目,近看可能銹跡斑斑千瘡百孔。

這雕像就是拿來遠觀的,來欣賞他的氣勢與造型,你卻偏要靠近摸摸它的材質,那自然是冷冰冰、臟兮兮的了。

李良不想做一個冷冰冰臟兮兮的偶像,他嫌麻煩。

今年隨著他加入中國國家隊,他的家世也是被有心人進一步挖掘。

結果就是,他老爹的農機銷售公司國內的股票大漲,身價又提升了很多。

李良接到老爹的電話莫名其妙,媽的老子進國家隊打球,和你賣拖拉機有什麽關系?

老爹卻說,“決定市場的不是業績、資產,是人心。”

李良表示對家裏的生意沒有興趣,以後要賣也是賣球鞋。

因為不缺錢,李良自然不用恰爛錢,只圖自己過的舒心。

所以,他和隊友們一起入住了籃球訓練中心,住宿舍,吃食堂,過集體生活,為斯坦科維奇杯做好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