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五十八章 對轟

李良賽後的發言……並沒有引起什麽波瀾。

常規操作了,誰還會感覺到驚訝呢?

有些話,有些事,第一次說,第一次做,大家會覺得震驚。

次數多了,不管實現不實現,打臉不打臉,群眾們都會覺得麻木。

什麽Fo、Fo、Fo,什麽我在考慮下一個對手了,什麽我還沒出汗等等。

現在球迷們對李良說任何騷話都不再感到驚訝,他放大話大夥兒反而會覺得不習慣。

連多諾萬和邁克·布朗,普雷斯蒂等人在比賽結束後都懶得提醒李良,隨他說去吧。

不管少部分心裏存著“會有奇跡發生”的幻想,大部分人心裏都是清楚的,今年的雷霆太強了。

三巨頭的配置不是每個球隊都能橫掃千軍。

有些所謂三巨頭名不副實,比如騎士三巨頭,喬治·歐文兩個人是全明星,但在實力上,是無法和杜蘭特·威斯布魯克相提並論的。

有些三巨頭則因為技術特點原因,威力無法最大化,比如當年的熱火三巨頭。

到後來波什也就頂個巨頭的名號,實際上就是一個優秀的角色球員,而非核心。

真正為人所稱道的,最近的三巨頭也就是凱爾特人08年的三人組,各方面的確是絕配,只是年齡稍大了一點。

而雷霆的三巨頭,從各方面來講,都是近二十年來綜合能力最強,並且非常契合當今籃球潮流的三人組合。

每個人都是獨當一面,可以當強隊戰術核心(不是波什那種弱隊老大)的球員。

都有很強的持球單打能力,有很強的投射能力,其中兩個還是NBA最好的外線三分炮台。

這和當年的熱火有巨大的區別,詹姆斯·韋德的投射一直都是問題,這倒是他們在戰術上很容易被針對。

總決賽更是連續兩年被李良給射穿,11年被獨行俠給射穿。

常規賽73勝已經是管中窺豹可見一斑,到了季後賽,三人強勁的消化球權的能力,更是無比適合季後賽的比賽節奏。

強如勇士,都在雷霆的天賦面前被壓的死死的。

兩天之後,雙方的第二戰在俄城繼續進行。

和第一場比賽相比,勇士做出了重大調整。

科爾增加了伊戈達拉的上場時間,全隊更多的開始打小個陣容,寄希望在進攻上有所突破。

同時,庫裏更多的進行無球跑動,減少持球,減少失誤。

在第一場比賽中,庫裏被雷霆的防守壓的三分球只投中一個,勇士的進攻戰術體系全線崩潰。

第二場,勇士吸取教訓,開始讓更多的球員參與到進攻體系的運轉中。

第一場,雷霆全場搶斷高達11次,李良一個人貢獻了驚人的6次搶斷,創造了職業生涯之最。

第二場,科爾要求全隊減少傳切,減少短傳,增加個人一對一的單吃。

湯普森、庫裏、伊戈達拉、巴恩斯,拿球以後的第一選擇從傳切,變成了單打。

這並不是戰術的退化,而是面對雷霆高強度防守以及長臂幹擾下,不得不做出的妥協。

相應的在防守中,勇士也開始進行絞殺戰。

庫裏被很好的隱藏起來,勇士的鋒線近乎瘋狂的對雷霆持球人進行包夾和壓迫。

上半場,勇士的策略起到了很好的效果。

場面出現了反轉,和第一場相反,勇士開始壓著雷霆打,並在上半場領先了雷霆隊7分。

勇士的調整起到了效果,更少的失誤,更多的傳球進攻,更多的造犯規。

勇士似乎找到了應對雷霆的方法——就是用雷霆的打法去對付雷霆。

但雷霆的打法終究是雷霆的打法,人家那麽打是因為他們有那個條件。

到了第三節,李良和杜蘭特開啟了ISO模式,兩人開始擋拆。

首場比賽,李良和杜蘭特基本上是各打各的,你帶著打一會兒,我散步,我帶著打一會兒,你散步,中間有威斯布魯克串聯。

當他們兩個開始進行擋拆、反跑配合的時候,勇士是很難防守的。

四個人上去夾?其他人還要不要防了?

只能寄希望於兩人的手感不好,以及伊戈達拉、湯普森強勁的一對一防守能力。

結果,李良使用了【中距離跳投命中率提升貼】,率先開始了“牛角位屠殺”。

沒有太多準備動作,沒有什麽技術細節,只要你單防,我運球到牛角位,拔起來就投。

和去年總決賽的情形一模一樣。

連中三球,把分差縮小到只差1分。

勇士暫停,暫停回來,輪到杜蘭特,右側低位傳球背身跳投,連中兩球,把比分反超。

杜蘭特在體能充沛的情況下,翻身跳投的命中率是極高的。

你要是夾擊,他就往外傳,給到弧頂的李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