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二十三章 留一手(第2/4頁)

像這樣的球隊,囤積的球星肯定是越多越好,越多越保險啊。

可雷管偏偏把哈登給送走了……哎,真是腦子被森林狼管理層給劫持了。

到了下半場,杜蘭特的狀態有所恢復,又是開場命中中距離,然後一個大回環造成李良的犯規。

李良都無語了,裁判你至於嗎?

李良感覺到,自從上次在蕭華上任後開新聞發布會披露NBA歧視華人後,裁判對李良的哨子越來越嚴格了。

以前還和他講道理,現在道理還是講,但吹罰都變得不是很有利。

像這種開頭就被吹犯規,對李良這種防守為根基的球員來說還是很傷的。

其實布魯克斯是抓到了快船陣容配置上的一個弱點,加上有裁判幫忙,自然給李良和快船造成了麻煩。

布魯克斯發現,李良在快船隊內既是進攻核心,同時在防守端卻又承擔急先鋒的任務。

這種任務分配其實是很不合理的——當然,這要怪邁克·布朗,他要凸顯李良的核心地位啊!

一般來說,球隊的進攻組織核心,在防守端相應要承受的防守壓力肯定要小一些。

哪怕是進攻、防守雙能的球員,為了保證進攻端留有余力,不陷入犯規困擾,也會分配防守任務讓其他人進行分擔。

比如08年之前馬刺隊的鄧肯,早先有羅賓遜,後期馬刺一定會給鄧肯配一個苦力中鋒做肉盾。

再比如科比,當年和奧尼爾一個球隊的時候,他是進攻端二把手,所以防守端他可以拼盡全力做瘋狗,到了08年以後,湖人在後衛線上就囤積武賈西奇、香農·布朗、喬丹·法瑪爾這樣的撕咬型小後衛來分擔替代科比的防守責任。

畢竟,進攻還是最重要的,防守端如果被消耗掉太多精力,或者陷入犯規困擾,對球隊的整體影響非常不利。

所以,邁克·布朗當初提巴恩斯上首發,有這方面的考量。

但問題是,巴恩斯的確可以分擔一部分,但李良在防守中的擔子還是太重了。

每一次打擁有強力前鋒的球隊,李良都是沖在前面硬剛。

小前鋒他能防,大前鋒他一樣可以頂。

杜蘭特、蘭多夫、詹姆斯、科比、哈登,這些其他球隊的進攻箭頭人物,李良都要一對一去和他們交鋒。

從李良的年齡、資歷來說,這沒有問題,二年級的年輕人嘛,正是有活力的時候,你不去堵搶眼誰去堵呢?

像馬刺倫納德,步行者喬治,都是這樣走上來的。

但問題李良發育太快了,他在進攻上已經搶班奪權成功了。

這下好了,兩頭重擔都他來挑,就算你能力強,可直接暴露在對手的算計之下,可不就容易出問題了。

布魯克斯是認真研究過快船和李良的,他認為雷霆今年要沖出西部,必然要過快船這一關(沒把馬刺放在眼裏),快船在陣容結構和責任分配上的失調,是可以利用的弱點。

李良在第三節開局被吹犯規後,果然防守上老實了很多。

不敢輕易下手了,不敢隨便造進攻犯規了,雷霆乘機狂攻,打出一波進攻高潮,把雙方的分差拉開到了15分。

快船打得很堅韌,李良開始在外線頻頻發炮,在第三節末尾他終於找到了三分感覺,連續命中三個三分球!

其中第三球是在進攻時間快到的時候,在中線附近直接起跳出手,打板命中!

這球幫助快船隊將分差縮小到只差2分,進入第四節。

進入第四節,保羅一開場就中距離跳投命中,將雙方拉回了同一起跑線。

雙方開始了你來我往的攻防戰。

李良在第四節打得很慎重,他沒有使用道具,也沒有因為自己強投三分能力值突破到60點而在外線亂扔三分球。

他不想把自己剛提升到能力立刻暴露出來。

邁克·布朗說的對,現在已經有無數只眼睛時時刻刻盯著他,揣摩他的進攻技術和手段,來想方設法在比賽中限制他。

從場內到場外,從技術到心理,越往上面對的艱難險阻就越多,所以李良必須要留一手。

就算拿不到70勝,從目前的輿論導向來看,67勝已足以讓李良拿下常規賽MVP。

這時候保羅站了出來,外線連續命中兩個三分球。

杜蘭特立刻做出回應,命中了本場比賽的第一個三分——如果他發揮好一點,以李良今天支離破碎的上場時間,雷霆會大比分擊敗快船。

雙方的比分是交替上升,在關鍵的最後時刻,威斯布魯克大發神威。

先是中距離僵屍跳投得手,接著進攻中補扣命中,幫助雷霆領先4分。

而快船暫停後,本來想讓李良投三分,結果雷霆選擇了對保羅進行犯規,送保羅上罰球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