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二十章 迎男而上(第2/2頁)

現在唯一沒有這種感覺的人,就只有李良了。

他頂替德國人施拉姆夫登場,這位諾維斯基的前輩是德國在NBA的開拓者。

雖然他沒有取得諾維斯基那樣高的成就,但稱得上一個成功的球隊。

李良和他位置、身高都相近,所以替代他比賽,算得上契合。

喬治·卡爾在賽前布置戰術,要求一開場就使用全場緊逼的戰術,爭取在短時間內將掘金擊潰。

喬治·卡爾明顯有些著急了。

開場就全場緊逼,如果是第一次交鋒打對手一個措手不及倒是不錯。

可掘金和超音速打了四場,互相之前已經沒有太多秘密,全場緊逼的效果不一定會好。

相反,如果讓掘金穩住陣腳,全場緊逼反而會讓超音速陷入體能危機。

果不其然,比賽剛一開始,超音速就拿出全部能量,用高強度的緊逼防守來壓迫掘金隊。

結果掘金球員不慌不忙,放慢節奏,穩紮穩打,一點點的和超音速抗爭。

李良在場上跟著跑了幾個回合,第一感覺就是:對抗真的強。

場上的氛圍讓人窒息,防守球員手上動作極大,裁判的尺度也很大,輕易不響哨。

這還是李良第一次參加90年代的NBA比賽,果然和70、80年代不同。

球隊的防守開始有體系,球員們的身體素質更加強悍,場上哨子比較松。

李良幾次觸球,都沒有獲得好的出手機會,並且在掘金的緊逼下出現了一次失誤。

在系統的比賽裏,李良是沒有符文加成的,也沒有技能,沒有道具。

他是一塊白板,必然打得更加艱難。

首節比賽,雙方達成了19:20,超音速僅僅領先1分。

兩邊想要得分,簡直比吃屎都要難。

李良嘗試三分,沒有能夠命中。

掘金的防守很嚴密,而且更重要的是,由於穆托姆博把守三秒區,導致超音速內線打不開,外線就得不到好的空間和機會。

1994年聯盟還沒有防守三秒,同時也沒有聯防,不允許提前夾擊,都是一對一防守為主。

所以在沒有內線中軸點的情況下,想要投中三分不是那麽容易的。

但李良知道,這場要贏球必須要依靠三分。

既然是強投三分的任務,那只能強行上了。

第二節一開始,李良坐在場下休息。

此時,掘金隊已經開始掌握場面上的主動。

掘金打得非常有章法,就是依靠內線,依靠穆托姆博、埃利斯和威廉姆斯,瘋狂的攻擊超音速的三秒區,沖搶前場籃板。

超音速在打法上同樣不以投射見長,雖然他們常規賽場均得分105排名聯盟第五位,但場均只投8個三分球——比李良本賽季一個人投的都少。

這樣的三分出手數在聯盟位居下遊。

超音速的主要得分手段還是來自快速反擊、二次進攻,尤其是緊逼防守後的快攻。

超音速的場均搶斷高達12.8次,高居聯盟榜首,遙遙領先。

可是今晚掘金穩固的打法讓超音速無法發揮他們的優勢,尤其佩頓受到腳傷影響,更是雪上加霜。

李良坐在喬治·卡爾身邊,盤算著應該如何發揮自己三分球的作用。

比賽的強度只會越來越高,空間只會越來越小。

李良攥緊了拳頭,他知道用不了什麽陰謀詭計了,這場必須要迎男而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