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三十六章 垃圾波士頓(第2/3頁)

現如今,三個球隊都進入了低谷期。

凱爾特人夏天接連做出大操作,安吉把08年以來構建的三巨頭陣容拆的一幹二凈,加上裏弗斯出走,凱爾特人徹底開始了重建。

重建的過程無疑是痛苦的,但波士頓球迷對凱爾特人的熱情從未消減。

在快船和李良抵達波士頓的時候,球迷和媒體們已經迫不及待的希望李良能說點什麽,來給這場比賽增加點噱頭。

現在的凱爾特人實在是星光黯淡。

安吉交易走保羅·皮爾斯的“冷血”舉動讓他遭到了很多球迷的批評。

畢竟皮爾斯在凱爾特人度過了他們幽暗的歲月,一直到2008年才真正綻放出自己的光彩。

結果到了人老珠黃就被交易走,對於凱爾特人這種歷史深厚,對老將尤其照顧的球隊來說,實在是讓人覺得有些難以接受。

可以說在保羅·皮爾斯之前,凱爾特人從沒有交易走核心球員的先例。

那些在凱爾特人效力足夠長時間的功勛們,最後都是在波士頓退役,退役後有些留在波士頓從事籃球相關工作,有些進入凱爾特人隊內從事管理或者教練工作。

這一傳統在安吉任上被打破,他打破的可不止這一個傳統,多一個少一個也就無所謂了。

反正丹尼·安吉明白,冠軍才是最重要的。

如果傳統能帶來冠軍,那就堅守傳統。

如果傳統阻礙他建隊拿冠軍,拿傳統就去他媽地。

反正安吉就是這麽想的。

而李良來到波士頓以後,他沒有拒絕波士頓媒體的采訪。

波士頓的體育媒體在全美是出了名的問題刁鉆,牙尖嘴利。

比如對勒布朗·詹姆斯的批評上,波士頓媒體一定是做出過巨大貢獻的。

但可巧的是,波士頓人對李良似乎特別的寬容,連媒體都很少黑他。

雖說這和李良在西部,而且打球時間尚短有關。

但這個快速崛起的亞洲巨星,總是莫名其妙的受到球迷和記者的寵愛。

這次采訪也不例外,ESPN波士頓站的名記麥克馬倫賽前采訪了李良,問的問題都比較溫和。

反倒是李良,說著說著開始批評起凱爾特人和安吉來。

“球員和球隊之間的關系應該是對等的,球隊可以選擇球員,球員也可以選擇球隊。但球隊作為強勢的一方,長久以來都在宣傳球員對球隊、城市的忠誠,卻對球隊對球員的冷血避而不談。他們利用宣傳資源上的優勢,和球迷的激情、短視,在體育文化上制造不平等。事實上,凱爾特人在歷史上一直是個溫情的球隊,雖然他們在球場上冷酷無情,球場下卻把球隊經營的像一個大家庭,這是其他球隊都很難做到的,而丹尼·安吉破壞了這一點……”

李良這些話說出口真是一點都不別扭,搞的他好像是凱爾特人名宿一樣。

雖然在系統裏你還真是凱爾特人老臣了。

麥克馬倫當然知道,李良的這番話一說出口,肯定又要成為NBA時下的熱聞了。

近幾年,從凱文·加內特開始,關於球員“忠誠”的話題一直是聯盟中的爭議話題。

隨著球員工資越來越高,球迷越來越多,商業價值越來越大,過去球隊話語權占主導的局面正在逐漸改變。

詹姆斯的決定將這個問題引向一個頂峰,而隨著時間流逝,關於這個決定的爭議不僅沒有平息,反而愈演愈烈。

今年夏天的兩件事,一個凱爾特人交易加內特、皮爾斯,一個李良離開湖人加盟快船,讓許多球迷從支持球隊的忠誠文化,到開始贊同球員可以自己選擇自己的道路。

別的不說,布魯斯·李這個神奇的家夥,做了決定以後不僅沒挨多少罵,還受到了很多球迷的祝福。

當然,麥克馬倫肯定不知道,李良巴不得自己挨罵呢。

這回接受麥克馬倫的采訪,李良就是想著,批評凱爾特人管理層,應該會引起球迷們的憤慨吧。

但事與願違,並沒有。

李良這個人打球、跳舞、打遊戲、罵人是一把好手,搞政治卻不行。

直白點說,這個人他沒有政治頭腦。

從他的日常行為也能看出,他屬於耿直派,借助系統黑科技的力量風生水起。

像引起球迷憤怒這種心理輿論戰術,李良顯然太嫩了。

他以為凱爾特人球迷就那麽單純的一味支持安吉和管理層嗎?

那這就不是凱爾特人球迷和波士頓的毒舌媒體了。

12月11號這一天,ESPN刊載了李良的這片專訪內容,波士頓記事報進行了轉載。

采訪很快在波士頓球迷群體中引發了熱烈反響。

在美國的社交網站、中國的體育論壇,推特、INS等社交媒體上,大量的人開始轉發和談論這一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