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二章 莫辛·納甘(第2/3頁)

在李良登場的瞬間,整個波士頓花園球館歡聲雷動。

這是他們前兩場的英雄,神奇的手槍——現在波士頓人給他起了一個新名字“莫辛·納甘”。

這是二戰時期,俄國人著名的步槍,和98K齊名。

馬拉維奇祖籍是斯拉夫人,用這種長步槍形容他的三分,再貼切不夠了。

莫辛·納甘登場了,76人全隊都高度緊張。

康寧漢姆立刻進行了回應,他進行了一個大膽的換人,使用新秀克林特·理查德森上場,來對位李良·馬拉維奇。

沒辦法,死馬當活馬醫了,新人防守更加賣力,用他死盯,或許會有效果。

李良看著理查德森,很年輕的一個黑人球員,眼珠子轉個不停。

從他上場跑動的動作能看出,也是緊張的不行。

康寧漢姆在如此重要的比賽,能把這麽重大的責任放在一個新秀身上,足以見得他的膽大,不愧是一代名帥。

但膽大不代表就能成功,李良的打法不是派一個新秀撕咬就能解決問題的。

他能投進三分不是因為手感爆棚,而是因為他是現代籃球體系的產物。

就好像英國兵打清朝兵,是因為英國兵超級無敵勇猛嗎?

不是,清軍也很英勇,但近代軍制對封建軍制產生了代差效應,再勇猛都沒有用。

李良上場後,開始承擔策應的職責,馬拉維奇本來傳球就很好。

李良只是不太會運球,所以都是拿球在外線策應。

理查德森盯得很緊,可76人致密的防線就出漏洞了。

從NBA成立開始,聯防就是不被允許的。

但對持球人的包夾一直是可以的,而且是非常重要的防守手段。

如果有聯防,應對現在李良這種情況,守個1-4,一盯四聯就可以。

不能聯防,所以不允許。

一對一防守,場上五個人,必須要保持合理的距離、陣型,才能讓包夾來的及時、有效。

之前76人就是這麽絞殺伯德的,76人的鋒線很強。

李良單獨把理查德森拉出來,三分線內兩個人,一下子空曠了很多。

半場五打五和半場四打四,那可是感覺完全不一樣的。

伯德跑了一個簡單的拉鏈戰術,先內切,然後往底線回。

李良傳球給伯德,伯德接球就投!

這傳球、接球太順了,沒什麽幹擾,伯德能不進?

打進兩分!

接著,76人也打進一球。

回過來,還是李良拿球,反擊中一個擊地,考恩斯內切接球上籃得手。

完蛋,康寧漢姆覺得不妙,低估馬拉維奇的傳球了。

這防線如果被打崩,讓凱爾特人打出傳切配合來,比賽就很難很難了。

第一節,李良貢獻了三個助攻,沒有三分出手。

第二節,康寧漢姆見勢不妙,把理查德森換下來,終於拿出了他的殺器——鮑比·瓊斯。

這個80年代著名的白人前鋒,防守端的悍將,完美的第六人。

他在防守端能不知疲倦的拼搶、補位,擁有超能的體力和堅強的意志力。

他是那個年代,白人藍領前鋒的代表人物,康寧漢姆最信任的球員。

本來是用他對付伯德的,現在要用來對付李良了。

鮑比·瓊斯的名頭李良當然聽過,李良會怕嗎?

李良當然不怕,不是他看不起瓊斯,而是他知道,瓊斯雖然是個偉大的,了不起的防守人,但他不會防三分球。

因為這個時代,沒有人明白應該怎麽防三分球。

之前打60、70年代的比賽任務,李良遠投功夫雖然在,可沒有三分線啊!

沒有三分線,你跑那麽遠進個兩分,你不是智殘麽。

有了三分線,就有了李良的生命線。

第二節,李良先是和伯德一個擋拆後的配合,外線45度快速出手,命中三分。

瓊斯這球根本沒意料到會這麽投,就伸了伸手,然後目送籃球入筐。

接著,李良站在弧頂外兩步,接到ML卡爾撥出來的前場籃板,拿球直接三分出手。

再進!

打從進這個任務起,李良就覺得自己手感爆炸。

一定是馬拉維奇強烈的信念,讓手感如此出色的。

就這種離著兩步的三分,能在季後賽的強度、緊張度下投進,李良都覺得很難。

但球就是進了,感覺來了,擋都擋不住。

波士頓花園廣場簡直就要瘋了,哪兒見過這樣投籃的?

現場不知道誰帶的頭,開始高呼“莫辛納”,聲浪一陣高過一陣。

開場Beat-LA,現在莫辛納,76人的壓力越來越大。

當李良在第二節快要結束的時候,跑位接球,晃開鮑比·瓊斯,三分出手命中,還造成犯規,打四分的時候,康寧漢姆在場邊怒摔戰術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