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章 陣眼(第2/3頁)

傑克遜在賽前研究了一下李良的錄像,知道他沒有持球攻的能力,所以直接貼身上去防守。

馬步,半身挺直上貼,雙手往後張,用軀幹去頂李良的軀幹。

這是一對一防守中最討厭的貼身防守方式,壓縮持球人的空間,讓人非常難受。

李良沒想到自己竟受到了這樣的待遇,只好把球傳回給了科比。

加索爾突然兜到外線,接到科比的傳球後,在45度中距離出手。

馬刺直接放,結果這球進了,波波維奇叫了一個暫停。

馬刺陣容略作調整,換下鄧肯、帕克,換上布萊爾,尼爾,打完第一節最後兩分鐘。

暫停回來李良發現,自己真的是被盯上了,傑克遜對他簡直是寸步不離。

這和夏季聯賽時,馬刺用萊納德死盯李良的策略是一樣的,知道他沒有持球攻擊的能力,就是始終放個人在你面前。

而湖人又不是那種擅長做空手跑位,連續內線雙掩護的球隊,能用戰術給射手跑空間。

湖人從來都是利用超級巨星的防守吸引力,吸引包夾後給射手創造空間的。

這一場,馬刺不論對科比還是霍華德都是不包夾,必要的時候才協防。

李良不僅沒有空位出手三分的機會,當他想要弧頂持球策應的時候,傑克遜就上來貼身防,弄得李良很難受。

上場三分多鐘,李良啥都沒幹,就是防守端摘了一個籃板球。

李良很快意識到,對他來說,這將是一場艱苦的比賽。

角色球員發揮,很多時候依靠隊內核心的承壓。

核心球員頂住了壓力,就能給角色球員發揮空間。

所以,一個角色球員一場比賽拿下20分,和一個核心球員拿下20分,意義是不一樣的。

角色球員用的出手數往往更少,但如果讓兩人的位置交換一下,結果絕對大不同。

李良前幾場的發揮,多少都是建立在科比強大的防守吸引力,以及對手對他的輕視上。

這一場,老辣的馬刺和波波維奇開始重視起李良這個點,給李良上起眼藥來。

不僅是這一場,隨著湖人勝利越來越多,關注度越來越高,李良名氣越來越大,研究他的人越來越多,他被針對的次數就會越來越多。

但李良會怕嗎?

我怕個錘子哦!

不就是貼身不給投三分們,沒關系,這樣防守端也相當於廢掉一個協防點。

然後,李良在防守端依舊能發揮他的價值。

很多球員,特別是進攻打得略有起色的球員,一旦在某一場比賽進攻不順,連帶著會影響到防守端的情緒。

可李良不會,他很冷靜。

第一節的最後一分鐘,雙方邦邦互相打鐵。

科比跳投不中,希爾搶到前場籃板補籃還是不中,迪奧拿下後場籃板。

此時的迪奧再不是太陽時那個纖瘦的法國魔術師,而是一個肥壯的4號位。

可能叫魔術師的,最後都會走上這條路吧。

但迪奧的手上功夫沒有丟,拿下籃板後,看到前場的傑克遜,迪奧一個精準的長傳!

球眼看著就要傳到傑克遜手上,李良卻一躍而起,在空中把球給抄截了下來!

終於又摸到球了!

第一節催著布朗讓自己登場,結果沒怎麽摸球,更別說投籃了。

科比在一旁示意李良傳球給他,第一節剩余時間不多了,還有30多秒,快速打一個,然後馬刺打完,他們還能打一個。

結果李良不睬他,面前沒有,自己運球過半場。

李良這運球有點顫顫巍巍,其實如果正常狀態下,他的運球完爆大部分業余球手。

但在NBA球場,哪怕面前沒人,承受的壓力也是很大的。

球在手上就意味著球場的核心、焦點在你這裏,對手、隊友、觀眾都盯著你。

你要想著下一步怎麽做,要防備對手的一舉一動,要觀察指揮隊友的下一步動作。

所以,一個簡單的控球,絕不是運幾下球那麽簡單的。

李良不傳,他當然有他的想法。

此時雙方在場上的站位很散,一過半場後,注意到籃下是空的。

喬治·希爾站在三秒區的側翼,一個好機會,但迪奧攔在前面。

沒關系,老子有信心。

發動技能,【約翰遜的一發入魂】!

李良感覺自己的手臂中仿佛灌注了特殊的力量,手掌、手臂一下子對球的掌控度變高了。

他整個身體前傾,單手給皮球一個超強的推動,球帶著強力的旋轉朝著迪奧直飛過去!

迪奧嚇壞了,感覺這球是朝著自己的褲襠飛過來的。

沒錯,這球真是朝著迪奧的褲襠飛過去的,然後擊地從迪奧的襠間直接穿過!

打到了身後喬丹·希爾的手中。